.jpg)
【 親職教養專線】在成為足夠好的父母路上
「您好,這是兒盟教養專線,我是今天的值班人員,您請說…」。
我每個月都會來到兒盟總會專線室的專用座位上值班,接聽與回覆來自全台、有關親職教養困擾的諮詢電話。內容有著對孩子情緒與行為問題的疑惑與挫折、青春期孩子的溝通難題、對另一半或其他照顧者不給力的抱怨…。
就像有一天阿華(化名)打電話進線,她跟我說暑假期間離婚非同住的前夫未依協議帶5歲女兒返家。昨天就該把女兒送回家,但目前LINE已讀不回,打手機也沒接。阿華很焦急,指控前夫把女兒給藏起來,更擔心日後見不到女兒了。阿華詢問我是否可以前往派出所或法院提告。
孩子不見了,又沒有任何消息,真是令人感到緊張擔心的狀況呀!但這裡面可能還包含對前夫的質疑、不信任。所幸,阿華願意和我核對過去前夫接送狀況、女兒陳述受前夫照顧的經驗,懸在半空中的心也稍微安定下來。我讓阿華思考近日父親節的到來,有沒有可能前夫想要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時光,而這對孩子來說有什麼意義?阿華能否重新理解前夫縱然於伴侶關係無緣分,但卻願意承擔起作為一個父親的角色與責任?
在這個狀況下,我思考的除了冷硬的法律條文規定外,還有親情的維繫。站在孩子的角度,如果我的父母可以合作、包容,讓我知道他們為了成就我的發展,能夠溝通、妥協;而我不需面對父母交相指責的煎熬,我就可以再度體驗和享受來自父母的愛與關懷。
從一開始擔任接線生時的忐忑,到現在成為一個能夠侃侃而談,沉穩安定地提供意見給來電的諮詢者,我越發欽佩並感謝來電者。欽佩的是父母能夠鼓起勇氣、帶著希望,拿起電話,跟一位陌生人談論孩子、自己和家裡的狀態。來電者必須克服家醜不可外揚的心理障礙,放下可能被貼上「有問題」標籤的不安,揭露自己的脆弱與家庭的種種狀況。
雖然,來電者略帶苦惱談著孩子的教養,也抱怨另一半豬隊友的干擾,然而,我卻總是在字裡行間聽見對孩子、對家人的關愛,以及改善彼此關係的期待。
其實,這是每個人都可能面對的人生功課。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也會有對孩子、對自己、對過度干預的親友團感到招架不住,而陷入困頓、挫折、懊悔、生氣的時刻。然而,真正的勇敢是承認自己會害怕,依然選擇面對。有了這樣的理解、必要時尋求協助,你我都已經在成為更好父母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