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服務介紹】

▌從孩子最佳利益出發
兒盟始終以孩子最佳利益為優先,將孩子的權益和感受置於核心位置。在台北市單親兒童個管服務方案中,曾經遇到兩個特別深刻的案例。首先,有一個孩子每到月初就會逃家,因為月初常常要面臨媽媽希望他去向爸爸要生活費。第二個例子是更普遍的情況,孩子想念沒有同住的家長,但又顧慮同住家長的感受而未敢說出自己的想望與需求,這就是所謂「忠誠兩難」的困境,結果孩子在兩邊說不同的話,甚至可能導致孩子情緒和行為上的適應問題,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學業和人際關係。
實際上,這些問題並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父母在離婚過程中未能妥善處理,讓孩子生活得非常辛苦。兒盟一直從孩子的權益出發,思考如何提前預防這些問題,以幫助孩子在父母離婚後能適應得更好。

▌「爭奪」是離異的誤解
兒盟除了在社區中提供家事商談服務,也有社工進入法院擔任家事調解委員,在這些服務中,我們發現許多父母尚未意識到離婚對孩子的影響,仍然以傳統觀念來看待監護權,因此常常陷入「爭奪」的局面。他們也不太了解孩子可能面臨的忠誠兩難,導致在探視安排上產生衝突和指責。其實,大多數父母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由於缺乏對離婚可能帶來的影響的了解,他們難以適切地應對孩子的情緒和需求。因此,在家事商談與調解過程中,我們不僅扮演協商的角色,還要提供親職教育,包括如何告知孩子離婚的事實、當孩子抗拒探視時應該如何處理,以及如何安排離婚後的子女照顧等。

▌讓孩子安心地感受兩份愛
父母分居或離婚時,保有雙方的關係與接觸是兒童人權之一,但離婚後未能順利探視卻也是常見的問題,為此,我們發展「陪同親子會面服務」,作為父母與孩子的中途站,確保他們可以安心互動。
面對離婚,夫妻雙方或多或少都會產生負面情緒,這些都需要時間消化梳理,才能好好跟過去說再見。父母除了自我整理及自我照顧之外,若能採取適當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慢慢適應父母離婚的現實,給與孩子健康的愛,自然能降低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因此我們也發展了離婚親職教育課程與團體。

近年來,我們倡導「離婚並非單親家庭,而是父母不同住」,以確保孩子擁有兩個愛護他們的家。透過「離婚家庭親子維繫服務」,包括家事商談、家事調解、陪同親子會面、離婚親職教育和兒少支持服務等,我們的目標是確保父母分開後,孩子仍能獲得雙方的愛與支持。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完整介紹:https://www.children.org.tw/service/index/462/678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