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1).jpg)
【偏鄉兒少關懷服務 服務介紹】
社工故事
2024-05-09
.png)
「如果可能,請迴轉,目的地即在您的右手邊…」耳邊聽著導航的提示,同時確認待會預計訪視家庭的地址,心中對自己喊話留意路況,並沉住氣在陌生的產業道路尋找孩子的家,這是每位偏鄉社工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舉凡全台山區、海邊、不山不市、離島的偏遠國中小,你都有機會看到兒盟社工的身影;我們走進大街小巷,與學校老師們共同努力照顧經濟弱勢的家庭和孩子們。此外,每年與400多所位處偏遠地區國中小合作,提供學校方課輔、社團經費申請補助與物資補給。並透過校方由兒福聯盟銜接服務近3000位經濟弱勢學童及其家庭,而這一走就是15個年頭。
訪視與輔導,提供偏鄉孩子即時幫助
兒盟長期合作的偏鄉學校,幾乎都是離市區較遠、資源分配不均的地區,或是被教育部定義為非山非市的學校,許多孩子的父母往往需要去到其他縣市或是都會地區工作補貼生活家用。因此,偏鄉孩子們經常需要由家中或社區的長者照顧,隔代教養和照顧者身體狀況不佳都是常見的家庭樣態。對於這些孩子而言,因為家裡的經濟壓力、生活品質低落,下課後也不可能額外花費去學習才藝或是補習班,加重了家中的照顧責任和學習資源的不平等,進而影響他們的自信心與人際關係。然而,這些孩子的生活、情緒狀況時常被忽略,這時社工的訪視與輔導也格外重要,能夠給予最即時的幫助。
多元的工作方法,給孩子最適當的照顧
.png)
在社工的訪視過程中,因服務的學校及家庭多座落交通距離遙遠的地方,往往需要長期行駛在鄉野間,獨立面對許多意料不到的突發狀況,早已是偏鄉服務社工需要最早練就的能力。但其中最難得的學習是要保有對多元文化的開放及敏銳度,在鄉村間服務會頻繁地和多元族群工作,每個群體皆有慣用語言及文化,在服務過程除了看見孩子的需求外,也要理解不同文化脈絡中對於照顧孩子的想法及習慣,並透過服務務對象能夠理解的方法,進而討論出利於孩子的照顧及教養模式。往往會在過程中發生不同文化脈略下因不了解而產生的衝突,這時就必須要有意識的反思自己的價值觀,該要如何與當下的環境、文化中找到平衡也更適合的方式。
看見改變,是服務的價值
.png)
雖然偏鄉資源已經不像以前匱乏,但願意長期投入服務的人力資源仍佔少數。兒盟偏鄉服務已累積了15年的經驗,除了工作經驗的累積,透過長期的陪伴歷程,讓需要的孩子們能夠替換早已開口笑的鞋子、把早已穿成七分袖的上衣更換掉、能夠安心地參加兒盟所挹注的社團及課後輔導,接受多元學習的機會,讓放學時間不再孤拎拎,有人陪讀書寫字,也有人陪著一起玩。
「孩子從懵懂、需要被照顧的小小孩,長到成為可以協助老師或家長的大哥哥、大姊姊;從會談中只能透過玩遊戲、畫畫互動,到可以主動跟社工分享情緒及想法,在長期陪伴中看見孩子日漸茁壯並長出能力,是最感動也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 社工小琪
▌偏鄉兒少關懷服務完整介紹:https://www.children.org.tw/service/index/493/664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