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見練習題-兒福聯盟與孩子的生命教育課
「未來的我,不要因為在成長中有挫折,就因此放棄夢想,加油吧!
未來的我,成為最棒的自己。」--孩子的未來祝福。
兒福聯盟的生命教育課
兒福聯盟從陪伴921失依兒少的服務歷程中,體會到生活失落是一定會有經歷,如果我們能更早帶領孩子練習面對失去的心情、學習釋放情緒,孩子是不是能有多一點力量照顧自己呢?讓孩子在課本之外,可以學習如何增強自己的復原力來因應未來生活。因此,2012年起,我們進入學校推廣生命教育,利用4堂課與孩子練習覺察失落、學習情緒接納,進而理解自己,找出自己情緒紓解的方法,希望孩子有一天當面對生命失落時,不避諱談悲傷,能消化處理死亡分離的感受,增強因應失落的能力。
於是4堂課中,我們利用「我的畫冊」作為媒材,讓孩子寫下、畫下自己的失落,整理個人經驗,同時,也梳理情緒。孩子看重的事件、在意情緒,是「要怎樣讓媽媽不生氣..」、「朋友不理我,要怎麼處理…」、「爸爸和媽媽離婚時,我該怎麼辦…」、「阿嬤過世時,我很難過…」,這都是平時很少公開說的事,因此,經由課程主題的帶領,我們從個人的「情緒覺察」到「失落整理」,讓孩子找到「紓解方法」和「支持資源」,逐步跟孩子一起探索。
畫下「情緒臉譜」,認真對待我們的情緒
課堂中,孩子提到在意成績表現、被媽媽責罵、或是不能玩手機的心情,其實大家都一樣,不是只有自己在面對失落的事。所以,孩子畫下自己在不同事件中的情緒臉譜,有人說出「爸媽離婚時,我覺得生氣」、「離婚時,我覺得很難過」,才發現到同一件事也存在不同的情緒。
孩子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時,夾在大人之間的無可奈何「爸媽離婚,我很傷心,跟媽媽回去阿嬤家,隔天又被帶回」,或是抒發親人的想念「外公過世,我很傷心,祝福他在天堂可以過得更好」,不管是寫下來還是說出來,都是我們與孩子在練習正視情緒,開啟承接情緒的第一步,也是學習關係道別的過程。
「好的掰Goodbye」,我會好好照顧自己
孩子對自己說「心情不好,就大聲地哭吧。不開心,就大聲地唱歌、用力的畫畫吧;哭不出來,和朋友、家人說一下,也許會好點。做你想做的事吧!」。在
探索失落經驗、情緒時,很多人都希望「每天都開心,不要悲傷」,可是我們知道生活不一定能由我們決定,但照顧自己肯定可以,課堂裡我們交換自己的方法,不管是好好哭一場、吃炸雞、跟大樹講話、去跑步、寫日記、畫畫…,都是為了去做一些事,讓我們心情好一點、好好安撫我們自己的方法。
找人幫忙不孤單,我們是彼此的幫手
我們對孩子說「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有悲傷的感受很正常」,因此,在脆弱的時候向身邊的人表現脆弱、表達需要,其實並不會造成別人麻煩的,當然看見別人的脆弱時,我們練習用擁抱「抱一抱」或是關心「拍拍肩」的方式,傳達我們關心他人的行動,因為我們是彼此的最佳資源。
降低因對喪禮未知的恐懼,找到說再見的方法
儘管不是每個孩子都有經歷過親人的過世,但生命失落的沉重往往讓孩子和大人都無法輕鬆說出口,也有很多人都曾分享在舉辦喪禮的過程中,常會對儀式或過程感到害怕與恐懼,因此,課堂中我們設計了認識喪禮的內容,不同宗教有不同葬禮儀式,在第一次經歷時,我們可能會有因陌生而害怕、擔心感覺,只要當我們越能理解、有心理準備,就越能減輕害怕,也會明白喪禮是我們跟死者說再見的過程,葬禮結束後,我們也會換另一個方式繼續想念著他們,愛不會消失不見。
這門4堂生命教育課中,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應方法,課堂中我們一邊聊天討論、一邊寫下繪畫,認真思考關於自己的事,慢慢從練習覺察、接納、自我照顧到互相幫忙,讓我們明白到,只要大人願意了解、陪伴和支持,孩子其實是可以幫助自己找到面對悲傷和失落的復原力量的,這就是兒福聯盟與孩子的生命教育課。
關於 兒福聯盟生命教育服務
服務專線:(04)2202-5399分機4
服務信箱:family@cwlf.org.tw
臉書專頁:請搜尋「再見練習題-兒福聯盟的生命教育課」
https://www.facebook.com/cwlf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