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心園-臺北市親子會面中心開幕
1成5離異夫妻需法院處理衝突 北市會面中心服務量三年增近9成
同心園-臺北市親子會面中心開幕 服務高衝突家庭的親子會面
左起 知名藝人王以路、兒福聯盟白麗芳執行長出席開幕記者會
「我愛爸爸也愛媽媽,可以不要選擇嗎?」據政府資料,台灣近年來每年有超過5萬對夫妻離異,其中約1成5需透過法院處理衝突,在父母紛爭、搶奪的離異過程中,卻可能傷害到孩子的最佳利益!由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委託兒福聯盟辦理的「同心園-親子會面中心」於今(21)日正式開幕,邀請本身即為離異家庭長大的藝人-王以路,以及臺北市黃副局長、兒福聯盟白執行長共同出席,期許本中心以兒少最佳利益為中心,陪伴離異夫妻合作親職,當孩子永遠的父母!
台北市府長官表示,離異父母的親子會面需求有增無減,依司法院資料,目前每年所核發的保護令中,約有100-150件事與未成年子女的會面交往有關,直到孩子成年以前,皆需要相關單位提供必要的協助,而北市家防中心的會面服務量從2016到2018年更成長88.8%,來到387場,期許透過同心園的成立,能服務更多離異家庭,提供安全中立的環境,幫助婚姻暴力家庭,也就是高衝突離異家庭的孩子,與未同住的父親或母親維繫親情,更提升離異父母合作親職的能力與觀念,讓孩子擁有兩邊的愛。
左起 主持人郭柏傑、愛心大使王以路、兒福聯盟白麗芳執行長、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陳淑娟主任、與會座談
分享離異家庭孩子的心路歷程;專業服務的諮詢經驗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也指出,分析兒盟離婚商談免費諮詢專線(0800-532-880)內容,探視諮詢近六年來成為最多人詢問的主題(近三年占比超過4成),會面服務諮詢也成長6.1%,我們發現高衝突家庭的親子交往會面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有更多服務需求。因此同心園協助面臨離異問題的父母,及因家庭暴力或兒童安全議題而由法院裁定或轉介,由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執行監督未成年子女,與未同住家長會面交往或交付的案件,提供監督會面交往及交付服務,透過專業人員協助安排並全程陪同,避免大人戰爭波及子女,讓親子在安全環境中維繫親情。
曾歷經父母離婚的王以路於會中談到,離婚對大人們本身就是很難熬的過程,孩子可能不小心就被放到比較後面來考量。自己在父母離婚以前,就開始感到很辛苦了,就覺得家裡已經沒有愛了,又時常吵架,還會看到摔東西的場面,其實孩子在那種環境中是很早熟又敏感的,在大約11或12歲時,當父母來問他與哥哥是否贊成他們離婚,他就直接說好,因為覺得爸爸媽媽兩人在一起不開心,然而即便離婚後,父母難得見面仍是一直吵,以致於自己會找藉口去跟他們見面,若是當時有像同心園這樣的服務,也許就會不一樣,有專業的諮詢去幫助孩子,幫助父母,甚至是幫助分開的兩個家庭,讓孩子去感受到父母有用心為自己著想,才能平穩走過難熬的成長階段。
儀式貴賓左起為台北市幸市里-林禎吉里長、士林地方法院家事庭陳文通庭長
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陳淑娟主任、臺北市政府社會局黃清高副局長
愛心大使王以路、兒福聯盟白麗芳執行長、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林學晴法官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陳怡如科長、臺北市警察局婦幼隊張櫻嬌隊長
你們不愛了,是否也不愛我了?同心園協助離異父母陪孩子走過適應的三階段
父母離異往往造成孩子對人際關係,對父母的愛產生質疑,基本上孩子適應父母離婚會經歷三個階段,包括承受生活變動,承認父母離婚的事實並重新開始參與日常活動的急性期,解決失落感,解除對父母生氣,和接受父母離婚已是不變的事實的過渡期,以及子女必須客觀檢視其父母離婚的原因,才能擺脫過去父母的陰影重新走出自己的路,邁入穩定期,因此提升離異父母合作親職的能力與觀念,來陪伴孩子走過這三個階段,更是同心園的重要目標。
透過親職講座、親職團體、親職協調、親職教練等方案,同心園將協助父母了解離婚對兒童身心的影響,並學習以孩子利益為優先的合作親職,透過社區宣導,推廣離異父母對子女扶養照顧及親情維繫皆負有共同責任的觀念,也提供諮詢服務,建立合作親職的友善環境。
關於同心園-親子會面中心
- 服務專線:(02)2356-0980
- 中心地址:10059台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一段54巷5弄2號
- 傳 真:(02)2356-0955
- 電子信箱:visitation@cwlf.org.tw
- 服務時間:週一~週日上午9時~下午6時(週二、國定假日與連續假期不開館)
提供監督會面交往及交付服務,透過專業人員協助安排並全程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