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工日記】第6章. 用耐心與陪伴,成為個案親子間的橋樑
社工故事
2019-04-19
初見到小君時,我對她的印象是個害羞且有禮貌的孩子,每當我去家訪時,她總是靜靜坐在一旁看電視,不打擾我與媽媽談話,不過媽媽口中的小君,卻是時常頂嘴、說謊跟故意搞破壞的小孩,每次家訪,都會聽到媽媽對她的各種抱怨。
小君媽媽獨力照顧孩子與年邁的母親,生活物質條件非常窘迫,但是媽媽從沒有放棄一家人住在一起的決心。辛苦拉拔孩子長大的她,對於親職教養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對於小君的生活大小事,也總是由她決定。只是步入青春期的小君,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她選擇用不同的方式反抗,期望讓媽媽聽見自己的聲音,卻因此引發了一些親子衝突。
每當小君媽媽向我抱怨孩子時,我總嚐試和她溝通,嘗試鬆動她的堅持,盼能為孩子爭取一些空間與彈性,然而小君媽媽時常會反彈或表示不贊成我的親職觀念。隨著她們母子間的衝突愈趨頻繁,小君媽媽感受不到自己的教養成就,改變的契機也在此時慢慢浮現…。
某天小君媽媽懷疑孩子有偷竊行為,正準備發怒時,她竟選擇先打給我,緩和自己的情緒,再一起商討如何面對與處理這件事情…。從那次開始,小君媽媽的堅持開始有了些彈性,教養態度也開始慢慢軟化,她甚至開始試著認識小君喜歡的偶像、讓小君選擇自己喜愛的文具,給予孩子更多自我表達的空間。
身為社工,面對個案家庭的親子衝突時,常會在大人的用心良苦與孩子的權益之間兩難,也時常需要消化許多複雜或負面的語言、情緒,體會到家家確實有本難念的經。我只能憑著耐心與毅力,努力扮演好橋樑的角色,透過支持與陪伴,逐漸讓他們彼此更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