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工日記】第5章. 為了孩子,社工總要和許多人拔河
初見到小翔時他還不到10歲,身材瘦小、總是沉默、眼神空洞彷彿沒有靈魂,只要發現我在看他,他的眼神就立刻閃避。我花了幾個月時間和小翔相處,陪他遊戲,慢慢從小翔和老師的描述中看到他家的樣貌。原來小翔的媽媽有嚴重的思覺失調症,常出現幻聽、幻覺,偶爾會拿刀和家人對峙,有時還跑到小翔學校當著大家的面對小翔破口大罵,因此小翔很難和他人建立信任與關係。
11歲品品和弟弟原本和媽媽生活,因為不得已的原因改由阿嬤照顧。然而,阿嬤以撿回收維生,生活原本就拮据,有了兩個孩子要照顧後更是艱辛。品品懂事乖巧,寄人籬下的他小小年紀便學會察言觀色,放學後會幫弟弟洗澡、幫忙煮晚餐、做資源回收。相較之下,弟弟總會調皮、哭鬧,被大人視為是「來討債的」。敏感的品品也許是察覺到自己和弟弟的處境尷尬,只能更乖、更聽話地幫忙管教弟弟。某天我陪品品去買東西,回家的路上經過一間火鍋店,品品突然說:「好像很久以前有跟媽媽吃過火鍋,我覺得好好吃喔!」。猜想他心裡一定很懷念和媽媽與弟弟一起生活的美好時光。
當社工最難的是要不斷地跟很多人拔河,有時要跟家長拔河,例如我跟小翔比較熟悉後,他願意來參加兒盟的活動,但只要媽媽發病罵人,小翔又會退縮,不願跟我說話。有時候要跟老師拔河,就像品品跟弟弟,因為家裡缺乏照顧,弟弟的圍兜總是髒髒臭臭,書包裡常有發霉的食物;老師雖然很努力地幫忙,但總是狀況不斷,導致老師常會打來抱怨,我也只能盡量安撫老師。有時候要跟社會拔河,很多人對社工有過高的期待,認為只要社工介入後,就能馬上讓家長改變教養態度、讓家長工作穩定、讓孩子不再有惹事的行為,只要沒有明顯的改變就是社工不盡職,我常需要跟許多關心的人澄清社工工作的限制。
然而最困難的是常要跟自己拔河,雖然我很清楚地知道孩子的進步很慢,也知道社會過高的期待是因為關心孩子,但另一方面也會著急、心疼,或對於工作沒有進展、被誤解等原因而感到氣餒。
幸好在艱辛的拔河過程中,往往還是能遇到貴人願意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也希望越來越多的貴人加入陪著孩子對抗艱辛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