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惜台灣囝仔—還我中央兒少專責單位!
近來虐童、兒少事故傷害頻傳,教人怵目驚心!兒福聯盟、家扶基金會、兒童健康聯盟、台灣展翅協會、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善牧基金會、台大兒家中心、兒科醫學會、立心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婦援基金會、靖娟基金會、至善基金會等13個民間團體,在兒童節前夕成立「中央兒少專責單位推動聯盟」(以下簡稱兒推盟),3日上午與立委王育敏、李麗芬、邱泰源、陳宜民等人召開記者會,共同為全國的孩子請命,呼籲政府應「成立中央兒少專責單位」、「加碼兒少預算」、「整合兒少業務」,善待台灣未來的小小主人翁。
★兒少團體:中央政府組改近五年來,兒少業務「沒有變好,只有更差」!
兒推盟指出,中央政府進行組改前,原本是由內政部兒童局掌管全國兒少福利與權益業務,但2013年7月衛福部成立後,兒童局遭裁撤,兒少業務被大卸三塊,改由衛福部轄下的保護服務司、社會及家庭署「兒少福利組」及「家庭支持組」主責。兒推盟表示,兒少業務改由衛福部主管後,變得零散分立、各自為政,政策缺乏以兒少為中心的規劃,對比「長照2.0」經費倍增、飽受衛福部高層青睞,兒少業務卻總是口號比資源多,甚至有被邊緣化的趨勢!
★台灣兒童生存權堪憂—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三,兒少意外事故死亡率排名OECD國家倒數第三,兒童死亡率高於日本、新加坡
台灣去(2017)年出生人數僅19.3萬人,跌破20萬大關,是史上第二低,生育率只剩1.125,全球排名倒數第三,僅贏過新加坡和澳門。立委王育敏批評,衛福部規劃的少子化辦公室早已夭折,至今仍拿不出具體因應少子化問題的政策,日前她在施政總質詢時,特別要求行政院長賴清德承諾請衛福部研議成立兒少專責單位。立委陳宜民也強調,少子化問題延燒,影響層面遍及醫療、教育、商業、勞動力減退等;在政治決策時,老人福利較容易勝出,一旦陷入惡性循環,是不可忽視的國安問題。
兒童健康聯盟理事長呂鴻基指出,台灣的兒虐、事故傷害及醫療城鄉差距嚴重,兒童死亡率居高不下,與OECD國家相較,排名始終落在後段班,高於日本、新加坡等7個國家,改善的幅度更不如發展中國家。台灣的兒少意外事故死亡率也偏高(10萬分之11),遠不如荷蘭(10萬分之3.7)、瑞典(10萬分之4)、日本(10萬分之4.6)等國,在OECD24個國家中名列倒數第三!
★四年來兒虐通報暴增7成3,遭性剝削兒少逐年增加,安置資源供不應求
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兒虐通報案件從2013年的34,545件,大幅上升至2017年的59,912件,四年來暴增73.4%!遭性剝削(性交易)的兒少人數,也連續四年增加,2014年時有263人,2016年已增至365人,光是2017年上半年,就有357名兒少受害!兒推盟指出,國內兒少安置資源不足的問題存在已久,近年來進入安置體系的兒少人數雖略降,但截至106年底止,仍有4,769名兒少被家外安置,其中機構安置的兒少有3,148人,寄養兒少有1,621人。
長期關心兒少權益的立委李麗芬表示,兒少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但近年兒少不當管教及虐待案件持續增加,亟需政府提出對策,政府應更重視兒少福利及保護政策的規劃。
★政府吝於投資兒少—台灣兒少家庭福利公共支出,在先進國家中排名吊車尾,兒少預算只占中央政府總預算3.87%,遠不如美、日兩國
台大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主任馮燕表示,台灣從今年3月起正式進入高齡社會,為了減緩高齡化速度,政府開始鼓勵生育,祭出許多育兒政策及津貼,但出生率始終不見起色。在人口逐漸減少的台灣,如何更有品質的照顧兒童及少年,已是燃眉之急。然而,我國在兒少家庭政策的公共支出,只占GDP的0.34%,遠不如英國、丹麥(約占3.5%-4%),離先進國家的平均值2.43%也差距甚遠。
兒福聯盟副執行長白麗芳也指出,以2016年的數據進行台、美、日三國比較,台灣用在兒少福利、保護、健康、教育、發展等項目的政府預算,只占中央政府總預算的3.87%,明顯低於日本的8.83%、美國的7.83%,可見我國政府對於兒少的投資真的太少!
★中央無兒少專責單位,業務分散未整合,導致第一線兒少服務陷入困境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秘書長洪錦芳直言,經濟困難、高風險或兒虐家庭的兒少,因衛福部分工失當、政策缺乏整合、資源浪費或分配不均,又牽動地方政府,造成弱勢家庭未獲整合服務,兒少最終非自願落入親屬安置、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兒少從開案、安置、結案、後追輔導到離院自立生活,分別由衛福部保護司、社家署兒少福利組、家庭支持組及各地方政府受理,不僅服務支離破碎,事倍功半,兒少更經歷數不清的社工,徒增兒少分離焦慮與多度創傷,難以返家。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處長周大堯表示,一個兒保個案,從通報接案開始,到驗傷醫療、提供各項福利服務,最後到結案、轉銜或自立追蹤輔導等,光是在衛福部內,就橫跨保護司、社家署、社工司,甚至心口司等部門,還涉及教育、勞動、司法等其他網絡單位,兒保社工不僅要面對緊繃的工作壓力,還必須處理網絡中看似綿密卻頻有漏洞、看似分工卻無人主責的問題,除了增加第一線社工無形的工作量,更可能導致兒少權益被犧牲。
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陳逸玲指出,《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中強調多元的替代性照顧,像是親屬安置、寄養家庭等。目前兒少性剝削防制工作主要是由衛福部保護司推動,但在涉及替代性照顧的政策規劃上,卻是由社家署統籌,甚至2所合作式中途學校,也是由社家署主管。從兒少的安置到自立生活協助,由於業務分散在各個政府單位,使得政策規劃無法有全面性的考量,不僅影響法令的落實及相關配套措施的配置,更無法保障兒少權益。
善牧基金會新北市區主任侯雯琪從服務經驗中發現,政府組改之後,衛福部的業務多以兒少的問題進行分類,例如:由保護司發展藥物濫用的少年處遇、社家署協助司法後追的少年服務,缺少整體兒少服務方案的規劃及政策制定,也缺少全人且提早預防的策略。如此一來,對於離開校園、在外遊蕩的兒少,就少了相關配套服務;針對吸毒、同時又是感化出所的孩子,各項服務間的連結及跨部門的合作,也是衛福部的一大考驗。
★民團與藍綠立委齊呼:借鏡日本、美國經驗,儘速成立中央兒少專責單位
相較衛福部目前兒少業務分立、多頭馬車的亂象,日本和美國政府的組織編制,則有截然不同的做法。兒福聯盟副執行長白麗芳指出,日本在2017年進行政府組織再造後,仍在厚生勞動省下設置「兒童及家庭局」,該局設有綜合規劃課、保育課、家庭福祉課、育兒支持課、母子保健課等部門,並特別成立「少子化整合對策室」及「促進兒虐防治室」,統籌規劃全日本的兒童福利政策、防止出生率下降措施、托育政策、兒少保護及跨部門協調、育兒津貼及相關福利、兒少機構管理與人員培訓、兒童健康、婦幼保健等業務。
兒推盟強調,台灣現行的兒保制度及兒少服務方案,主要師承美國,在中央兒少主管機關的設計上,美國經驗也值得參酌。美國聯邦政府在衛生及人群服務部下設有「兒童及家庭署」,該署再下設「兒童局」及「家庭及少年服務局」,以美國兒童局為例,主要掌理兒保、家庭維繫及支持、安置照顧、收出養、獨立生活方案等業務,並特別成立「兒虐及疏忽辦公室」,凸顯對兒保議題的高度重視。
立委李麗芬、邱泰源表示,現在社政兒少業務跨散在不同單位,現行機制確有研議的必要。立委王育敏也強調,組織改造是立院本會期的優先法案,近期她將提案修正「衛生福利部組織法」及「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組織法」,整合兒少相關業務,將「社會及家庭署」更名為「兒童及家庭福利署」,強化兒少業務的推動。王育敏也呼籲,政府應提高兒少預算,普發0-2歲育兒津貼,減少育兒家庭負擔。
立委陳宜民則認為,政府應成立兒童專責單位,如兒童局,負責孩子的健康、照顧福利等,並將幼兒義務教育延伸到三歲,廣設公私立托嬰中心及幼兒園、提供奶粉券或疫苗券、補助人工生殖、優先提供育兒家庭平價社會住宅,才能真正有效降低兒童死亡率、提高出生率,減輕家長負擔,讓年輕人對於成家生子不再感到害怕。
「中央兒少專責單位推動聯盟」13個發起團體共同表示,中央政府組改後,由於缺乏兒少專責機關、兒少業務被打散、兒少預算編列不足,導致有利兒少的政策措施無法統籌制訂推展,整體兒少服務體系的效率與效能,因此大開倒車!兒推盟與藍綠立委要求衛福部,應儘速成立中央兒少專責單位、加碼兒少預算、整合兒少業務,避免兒少服務體系一再斷裂,提升兒少業務的質量,還給台灣孩子應有的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