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聚‧好散 做孩子永遠的父母
春暖花開的三月份,竟然是離婚的旺季?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台灣2013年以來離婚率約2.3‰,光是去年一整年就有54,412離婚對數,與亞洲鄰近各國(韓國、新加坡、日本、香港)相較,台灣離婚率僅次於中國2.8‰,而近三年來以三月份的離婚對數最高。兒福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說明在高離婚率下,離婚家庭兒少可能面臨的問題:我們常說結婚不僅是2個人而是兩家人的事情,但離婚問題可能更複雜,除了3家人之外,離婚家庭孩子的未來生活安排更值得關注。若以高中以下在學學生單親家庭情形來看,推估目前全台在學生中超過21萬名學生來自離婚單親家庭,這還不包含學齡前兒童。可以想像的,當父母的關係出現裂痕,孩子可能就開始置身「兩難」的處境,當父母真的離異後,有些孩子可能被迫長大,見到父母的時間相對變少了,在父母的爭鬧風暴中,身心俱創。
常常在報章雜誌看到一些名人搶奪孩子監護權、探視權的新聞,父母雙方公開的指責對方的不是,試問已經識字的孩子將情何以堪?而這些可能都不是個案。兒福聯盟於民國92年開始離婚協議商談服務,提供處於離合決定、或是遭遇離婚議題之父母免費諮詢服務,多年來,已接獲上千通家長來電諮詢,近年來更有逐漸攀升的趨勢,而他們遇到和子女相關的問題,最多的就是:探視孩子受到刁難(68.7%)、其次為扶養費爭議(17%)以及一方先強佔小孩(13.7%)…等等。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這些問題的發生,主要就在於這些瀕臨婚姻離異的夫妻只聚焦在自己的衝突情緒中,而忘記自己也是個父親或母親,忽略身邊只能被迫接受決定的孩子們其實更需要陪伴和關心。依據本會近三年的諮詢來電中,有三成二(31.5%)家長會較關心彼此的權益,比方說:離婚財務問題、討論離合決定等。而近七成的父母雖然有問及孩子相關議題,但多著重在子女監護或探視權益的爭取,較少提及如何回應孩子當下的心情或如何協助孩子適應父母離婚等,會重視孩子離婚在離婚過程中的感受及反應,不到兩成三。
如果離婚已經成為不得不的選擇,好聚好散,一起合作當孩子的好爸媽是對孩子們最負責的決定。兒福聯盟呼籲:
關心孩子: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協助他們了解爸媽正在處理的事以及對他們的安排,避免在孩子面前批評對方,或讓孩子感受到你不喜歡他跟另一方聯繫,給孩子愛的保證。
支持孩子:留意不讓孩子承擔爸媽的情緒壓力,同時也要預備面對孩子情緒上的不適應與挑戰,陪伴並支持孩子走過這段關係變動的路。
合作當父母:父母在爭取孩子監護權時不要流於意氣之爭,監護權、扶養費及探視權不只是父母的責任,更是孩子的權利,因此需要父母共同合作,討論出最適宜的照顧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決定。
兒盟也提供許多離婚相關的服務,期盼分擔離婚/分居家長們的煩惱,如有問題需要諮詢或請求協助,皆可撥打兒福聯盟「爸媽Call-in教養專線0800-532-880(我想要,幫幫您),或至離婚協議商談服務網站http://www.goodbye.org.tw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