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工日記 - 喝下那些徬徨讓我暫時離開
文/花蓮工作站 陳怡宏
大家不知是否曾想過,自己對酗酒者的印象是什麼嗎?
在兒少高風險家庭中,當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有酗酒議題,是常見且棘手的問題,酗酒的照顧者,對於家庭的影響是相當全面的,包含家庭暴力、疏忽照顧、長期失業、健康惡化等許多問題,都往往都來自酗酒的影響,也造成許多家庭長期陷入泥沼中,難以前進。但要讓酗酒者戒酒,在實務工作上,卻是十分困難的挑戰,原因往往是因為弱勢家庭較一般家庭,更承受許多生存上的壓力,而當外在環境的壓力遇上內在心理的軟弱,酒又有相對容易取得的便利性時,酒自然而然成為最廉價的紓壓管道。
小玉的家庭,就是典型酒癮家庭。小玉的父母都有酗酒的情形,小玉媽媽尤其嚴重,在社工介入前,小玉媽媽經常帶著小玉跟著朋友喝到酩酊大醉,幾次醉倒在路邊,小玉不清楚發生甚麼事情,只能乖乖的在路邊等待媽媽酒醒帶她回家,親友、鄰居對媽媽時常責備、抱有微詞,但是也知道「酒」這件事情,似乎已經瀰漫在家庭脈絡中,難以拔除……
對社工而言,剛開始接觸這樣酒癮議題的家庭時,看到家長因為酒精的摧殘,導致親職教養功能逐漸喪失,無法穩定提供兒少妥善照顧時,內心同樣很難不起波瀾,對於這樣的家長也會有所抱怨,但隨著長時間與家庭接觸、建立關係後,才發現,酗酒者面臨的困境,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片面,實際上許多的酗酒者,都合併有精神疾病未加以治療。
小玉媽媽也是,在生活中需要面臨的難題太多,與爸爸時常因為經濟、孩子管教問題爭吵,甚至有肢體暴力的恐懼,家中經濟的不穩定小玉的學前教育,在家中沒有多餘的金錢下,也只能持續擱置,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把小玉媽媽推向酒精的泥沼中而難以自拔,媽媽總在酒醒後,不斷的懊悔,希望能有人能夠拉一把,告訴她該從何改變起。
契機總是來的特別突然,在某天小玉媽媽跟家人又因喝酒,彼此有了衝突,互相叫囂的氣氛,讓剛成年的哥哥姐姐,脫口而出對媽媽長期酗酒的憤怒與失望,小玉媽媽的思緒或許就凝結在那刻。隔日,在與社工員會談的過程中,說出:「我的小孩也看不起我……」我感受到小玉媽媽的愧疚與對自己的失望,藉此開始與小玉媽媽討論可以怎麼跟「酒」相處。討論透過戒酒門診來嘗試戒酒,而這一次,小玉的媽媽確實也展現與過往消極的態度不同,積極的配合社工的安排,除了定期的回診,並勇於與醫師討論飲酒的歷史、想法,並透過身心科藥物的協助,開始逐步的減少飲酒的量,雖然無法達到完全戒斷的目標,但飲酒量已有顯著的減少,媽媽清醒的時間變多了,開始試著重新回到職場的準備,而小玉也在本會的協助下,開始上幼兒園了,整個家庭的氣氛,有了有別以往的改變,看到媽媽的轉變,連小玉的爸爸也開始跟進,也透過戒酒門診開始進行戒酒的療程。
小玉的爸媽未來能不能擺脫酒癮無法預測,但對社工而言,看著願意面對自身酒癮,並試圖改變的家長,深深的相信,只要願意改變,生命的契機終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