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地震> 安定 安靜 安心
活動消息
2018-02-07
歡樂年前竟又來一個老天爺的大考驗!
接連不斷的大小地震,不管距離震央多遠,不管災變是否直接衝擊個人生活,難免都會出現反應不一的災後身心症狀,尤其寒假期間孩子在家,這時候不論是父母或是親人都是孩子身旁最合適的心理輔導員,如果能夠提供適當的安慰和陪伴,對孩子自我情緒的表達絕對有正面的幫助。
這幾天,大人可以觀察身邊的孩子是否出現以下反應:
- 身體產生不適,變得容易緊張、沒食慾、呼吸困難、作惡夢等,生理作息出現變化。
- 擔心以後沒有人照顧他、疼愛他,對未來有些擔心。
- 出現跟以前很不一樣的行為舉動,例如:特別乖、特別頑皮或故作堅強。
會有這些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此時最需要被回應的,是儘快給予安定的生活、提供情緒抒發的窗口、以及心理上的支持。因此,兒福聯盟建議大人要給孩子三個安定的力量:
1.安定心情:給孩子一個安心的承諾,穩定生活住居,回復生活作息。
- 地震後可先引導孩子認識大自然,瞭解大自然的正常能量釋放或環境異常的成因,協助孩子認識災害,不做無謂的想像,不是「老天爺處罰不好的人」…的原因,擴大孩子們看待自然萬物的角度。
- 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問會不會再有地震,雖然你無法給確切回應,但你可教導孩子簡單的安全須知,讓他知道如果再發生地震,你會怎麼做,而他又該怎麼做。可以建議家裡的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避災模擬演練,讓孩子了解整個計畫,減緩擔憂。
- 面對已發生的事情,不要假裝沒事,你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你真實對災變的感受,或許成人對地震也會害怕,告訴他們後,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2.安靜傾聽:接納孩子產生的各種心情與情緒。
- 如果孩子願意訴說,可引導孩子回溯地震發生的點滴,包含看到的、感覺到的、以及當初所做的反應,可直接詢問「地震當時,你正在做什麼?當時有誰跟你一起?真希望有誰可以也在你的身邊?」、「你還記得地震時,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有想到什麼?而你有做了什麼?」,重建孩子災害當下時的記憶,甚至可以改寫經驗,如「現在想起來,如果可以的話,你覺得自己還可以做什麼?」,讓孩子從中練習抓回個人的掌控感。
- 但也有可能孩子會因重溫痛苦經歷、甚至是回想到過世親人,所以這時候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做情緒處理,從孩子想表達的情緒與觀點一起陪同討論,這才最重要。
3.安心陪伴:透過遊戲陪伴孩子走過這一段擔憂、不安與難過。
- 或許地震後帶來了一些生活的改變,你可以協助引導孩子進行心情整理,帶領孩子討論,甚至透過遊戲、媒材鼓勵孩子分享現在生活的影響有什麼。
- 從陪伴過程,協助孩子瞭解「人有情緒是自然的」、「所有情緒都是好的,但消化不了的情緒,就會影響自己的身心狀況」,進而鼓勵孩子找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情緒紓解和照顧方法。
- 並陪同孩子檢視自己周遭的支持資源清單,讓孩子從家裡、學校、社區等地方,找出能協助自己的資源或人物,建立孩子個人的資源通訊錄。
重大災變後,不管大人或小孩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其中,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有限,無法像成人一樣能完整使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此時此刻,我們都應該以更主動的態度去關懷孩子,及時給予孩子安全感、控制感,讓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宣洩,您的陪伴將是孩子最有用的心靈良藥!若有進一步需求,兒福聯盟有幾支專線提供
兒童專線(12歲以下)0800-003123
少年專線(12-18歲) 0800-001769
家長專線0800-532880
災變現場中,有人會說「這是世界末日吧?!」也有人說「這彷彿在拍電影!」,災變景象往往都超出我們所想像和經驗,特別容易造成孩子情緒上的不安,也特別提醒家長在這期間不要一直盯著新聞,因為孩子跟著看也會容易造成更多恐慌與情緒蔓延。
攜手齊步,我們會陪伴著、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