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孩子永遠的父母」離婚親職講座
「這婚姻我是不想再熬下去了,但是孩子該跟誰比較好?」
「我覺得要給孩子完整的家,我怕離了婚,先生就不管小孩了」
「孩子還小,要讓他知道我們要離婚嗎? 不說會不會比較好?」
「共同監護好?還是單方監護好?我用孩子名義買的房子,要如何防止被對方賣掉?」
「對方說孩子讓他監護,我不用付扶養費,法律上真的可以這樣嗎?」
婚姻中要磨合的事很多,舉凡金錢觀、生活習慣、教養態度等,每天都在考驗夫妻間的溝通狀態,如果「不幸福感」越來越強,離婚的念頭就會突然冒出來。但是,離婚是一個重要且慎重的人生決定,如果有孩子,需要思考以及顧慮的層面就會更多。兒盟9月16日舉辦的離婚親職講座內容包含了離婚父母的親職教育以及離婚相關法律,讓考慮離婚、正在談離婚的父母親可以停下來想想,這個過程中要留意對孩子的安排,如何降低孩子的焦慮、並且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雙方的愛與照顧。至於已經離婚的父母親,也透過這個講座,學習如何與對方更合作、尊重對方的親職教養,避免孩子夾在雙方間的忠誠矛盾。
在親職講座中,宋家慧主任透過影片、案例,說明各年齡層孩子面對父母離婚/分居時可能會有的身心反應,很多民眾的經驗跟案例相似,所以心有戚戚焉、不停拭淚。另外,宋主任也提醒即便離了婚,很多關於孩子的事項都還是需要跟對方溝通,溝通是無法逃避的功課,建議處在婚姻瓶頸中的夫妻,可以考慮先進行諮商,找到與對方溝通的方法,若兩人真是無法白頭到老,也能好聚好散。
在離婚法律的講座中,賴淑玲律師完整的介紹民法中關於監護、扶養費、親子關係等的條文內容,透過案例,生動又白話的解釋條文,讓民眾頻頻點頭與抄筆記,有些以訛傳訛的訊息也獲得釐清,萬一將來真的選擇離婚,相關文字要清楚具體、避免未來產生爭議。
整場講座中,民眾踴躍發問自己面對離婚的各種擔心,一場認知學習的講座,因為參與的人都正面臨類似的處境,而有支持團體的效果。有民眾回饋,在目前這個艱難的時刻,聽到專家從親職、法律的角度提供新的視野,在其他人的提問中又感受到處境相似,所以彼此雖然不認識,但卻有同舟共濟的感受,除了收穫滿滿也覺得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