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學路迢迢 每四位就有一位學童在上下學途中差點被撞 六成覺得上下學路途很危險
開學了,對於家有學齡期孩子的家長來說,要擔心的事情又變多了,要擔心孩子功課跟不跟得上?擔心學校營養午餐是否均衡健康、文具用品有沒有毒物殘留…甚至連對孩子們上下學的路途都充滿擔心。兒盟公布「2017年台灣兒少上學環境友善狀況調查」發現,最近一年內有二成五(24.9%)兒少上下學途中曾差點被撞;一成三(13.1%)兒少綠燈走在斑馬線差點被撞,其中走路、騎自行車差點被撞比例又較其他交通方式高;甚至有一成三(13.4%)的兒少曾在上下學途中受傷,也難怪有近六成的學童(58.3%)覺得上下學路途危險。兒福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之前有政治人物批評台灣小學生被照顧得太好,都需要家長接送上下學,兒盟這次調查也發現,即使是高年級或是上國中的大小孩,也仍有高達四成四(44.3%)有家長經常接送陪伴。只是,在檢討現代家長們過於不放手,孩子們過於媽寶之前,我們似乎更需要思考,是否提供孩子們一個友善、安全的上下學環境,讓孩子們快快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不友善的用路環境
沒有人行道或人行道被佔用,近半數孩子上學無路可走更處於危險中
機車騎士、駕駛人不禮讓,孩子彷彿誤入危險叢林的小白兔
據統計,約四成(41.4%)的國中和國小高年級學生上學方式多以走路為主,卻出現無「路」可走的窘境,調查發現有近五成(47.3%)兒少曾遇到「有人行道,但被佔用」的情形,甚至高達四成四(44.3%)走路上下學的兒少表示根本「沒有人行道可以走」,而被逼得走在馬路上險象環生。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台灣住商混合的住宅環境的確常有人行道被占用,或根本沒有人行道可走,造成人車爭道的情形,肉身和鐵身的戰爭對一般行人來說本就危機重重,更何況身形較為瘦小的孩子,更令人擔心是否會被車輛視線忽略而擦撞…,調查發現,走路上學下學的兒少中沒有人行道可以走的兒少,有一成八(18.0%)曾經受傷,高達三成七(37.3%)差點被撞;相較之下有人行道可以走的兒少中,只有10.1%的人曾受傷,約二成一(21.4%)差點被撞!高出一成左右。
再者,也有不少孩子表示用路的硬體環境需要加強,有二成(20.2%)的兒少覺得上學路途「道路狹窄、人車爭道」;18.2%「道路凹凸不平」;超過一成的兒少(11.4%)覺得「上下學路途中道路燈少或昏暗」。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從統計上看來,孩子上下學的環境確實是相當不友善,充滿擔心的家長們,實在很難放手讓孩子們獨立上學。
除了校園周邊環境不友善之外,上學途中遇到的路人,其友善風景似乎也不夠「美」?!調查發現走路上下學的兒少中,有一半以上(50.4%)曾遇到機車騎士「將機車騎到人行道上」,造成孩子即使走在人行道上都要心驚膽跳;再者,不友善的駕駛方式也迫使孩子置身危險之中,約三成(31.8%和30%)的兒少覺得「經過的路上車速太快」以及「車子不禮讓」,18.6%表示「遇到汽機車沒耐心按喇叭」。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對於這些行動不如大人敏捷、專注力較差的孩子,難免動作或是反應都比較慢,此時如果遇到沒耐心的用路人,車速太快、鳴按喇叭或是不禮讓種種行為都會加深孩子上學的恐懼。國內、外都有規定行經校園必須要減速,也會強調要禮讓行人,從孩子的反應可見此部分台灣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即便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通勤的孩子(佔17.9%),似乎也沒有很安全。超過半數(55.9%)的兒少表示搭車常常還沒站穩,車子就啟動,或是覺得車速過快(52.3%),煞車時跌倒或是差點跌倒。這些孩子其實早已過了會被讓座的年紀,常常上完一整天課或是一大早起床,精神不佳情況下,必須站著直到下車,倘若坐上此類「失速」公車,恐怕會在車上摔倒,相當危險。
不安全的用路習慣
父母帶頭違法 四成一騎機車沒戴安全帽 家長接送可能更危險
孩子違規狀況不少 超過五成孩子騎單車未帶安全帽 三成三會騎上快車道
只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接送孩子上下學,但卻未監督起孩子上下學交通安全的責任,甚至為了貪圖方便帶頭違法,也是令孩子身陷危險之中。根據統計,36.6%坐汽車上下學兒少中,高達六成三(63.0%)的兒少曾不繫安全帶,另外,也有四成二(42.2%)的國小學童曾坐在汽車前座,此外,36.6%坐機車上下學的兒少中,有四成(41.1%)都曾坐機車沒戴安全帽。更令人擔憂的是,甚至有二成八(28.2%)的兒少表示,家人在接送時曾闖紅燈、一成四的(14.3%)兒少家人曾為方便,逆向騎機車。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上下學時間,大家到學校周遭走走,看到的可能不是溫馨的接送畫面,而是一幕一幕觸目驚心的危險鏡頭,比方說沒帶安全帽、闖紅燈、逆向行車……,因為很近、因為貪快的理由,不但造成校區附近交通混亂、其他家長孩子們的不便,甚至也讓自己的孩子身處危險之中。
除此之外,孩子們危險的用路習慣也是讓人心驚膽跳,尤其是17.4%騎車上下學的孩子中,交通安全教育更需加強。調查發現,超過五成(54.2%)小騎士們曾無戴上自行車專用安全帽,每三個兒少騎士就有一個(33.6%)曾騎在快車道上,近三成(29.1%)的兒少會騎車戴耳機聽音樂或是看手機。也有二成四(23.6%)會在自行車後座附載他人。從上述這些違法、不安全的行為,可以理解為何騎自行車上下學的孩子差點被撞的比例是最高的。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荷蘭十歲要考自行車駕照,日本從幼兒園開始練習實際過馬路,但台灣的交通安全教育似乎仍然和幾十年前一樣停留在紙上談兵,包括課堂上放教學影片、解說」(71.9%)、「發宣傳手冊、傳單」(47.9%),再來是「舉辦徵文、海報比賽」(22.4%),實在無助於兒少正確用路習慣的養成,值得進一步思考較為務實、貼近生活的交通安全教育方式。
邀請親子代表,與大眾分享兒少上下學心得經驗
記者會現場也邀請到親子代表進行分享,瑄瑄媽媽擔任導護志工服務已經五年多,上學日時會站在路口陪伴照護孩子上學,服務中區國小,範圍涵蓋八條大路路口,每次服務約半小時。瑄瑄媽媽表示:「曾經站在路口中間指揮時,公車不顧孩子正在馬路上行進,執意右轉,自己吹長哨阻止,雖然最後公車停止往前,但車身與自己只相差約十公分,也讓孩子驚嚇不安。」國小四年級的瑄瑄述說自己經驗:「人行道上有很多機車停靠,曾經有看過路人被排氣管燙傷,非常恐怖。」小虎媽媽每日接送二年級的孩子上學,之前搭乘公車時,通勤時間上下車非常擁擠,對孩子來說不甚方便;在搖晃的公車上從座位走到車門口下車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步行的情況下,人行道常常被汽車機車給停滿,或是店家的攤位擺設佔據了騎樓,讓孩子常常被迫走在馬路邊,實在很危險。
兒盟呼籲S.A.F.E 還給孩子友善的上學環境
新學期,新希望,讓我們改善校園周邊的用路環境、不安全的用路習慣,未孩子們打造友善上學環境,讓孩子獨立上下學不是夢:兒盟提出「S.A.F.E-友善孩子上下學」四大呼籲:
- Surroundings道路環境要友善:警察應加強取締違停在校園周邊環境人行道的汽機車,掃除上下學路徑上的路霸,譬如加強拖吊、裁罰頻率,為學童打造安全的行走空間。對於學童沒有人行道可以走,政府應定期巡檢,了解所管轄區域內不友善道路的比例,並擬定改善計畫,譬如縮減車輛行道,從而劃設出人行道。
- Attitude用路態度要正確:機車駕駛者應避免將機車違停在校園周邊人行道上,影響學童的用路權益。另外,政府需向駕駛人宣導,行經校園週邊應減速慢行,看到學童過馬路要抱持耐心,保持距離禮讓孩子之想法。
- Family家人接送要留意:家長在接送孩子上學時應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同車孩子的安全措施。譬如,提醒兒少繫安全帶或戴安全帽、不讓國小學童坐在汽車前座。
- Education交通安全要落實:交通安全教育,不能紙上談兵。我們鼓勵學校在教導交通安全教育時,除了靜態、單向傳遞的授課方式,還可搭配道具、實際上路,才容易印象深刻且貼近生活。
兒盟也提供家長一份「用路環境友善狀況清單」
在剛開學的這一個禮拜,提供家長好好檢視孩子上學的用路狀是否友善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