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格力,給孩子受用終生的兒童節禮物
兒童節的四天連假,是否已經安排好怎麼享受這段親子時光了呢?兒福聯盟今年照例愛孩子不缺席,在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西側廣場盛大舉辦親子園遊會,與親子一起同樂。在兒童專屬的假期中,兒盟除了持續為兒童主權發聲之外,今年以培養兒童品格力為活動主題,串聯構成品格力的四大重要指標,設計專屬兒童的品格學習體驗及親子互動闖關遊戲,鼓勵大小朋友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帶孩子到戶外走走,與兒福聯盟一同勇闖模Fun島,一起當個品格好寶寶!
當前兒童品格力表現83.8分,台灣囝仔「關懷」他人最有愛,
公德心養成最需要加油,「尊重」與「責任感」無法落實,仍有改進空間
兒福聯盟陳麗如執行長說明兒盟規劃培養兒童品格力為宣導主題的主要原因,「兒童在成長中,品格的養成是教養最重要的一環,舉凡尊重、責任、關懷與公德心等特質的養成,家長都扮演重要的角色,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兒盟這次調查了孩子們在「關懷、尊重、責任、公德心」四大品格上的表現(註一、二)發現:當前台灣學童品格力分數約83.8分,屬優質表現,其中男生表現分數為82.6分,顯著低於女生85.2分,女生品格表現較男生佳,從兩性大腦差異觀之,女孩平均而言較在意人際關係,且許多研究顯示同儕關係能影響孩子的品格行為,因此維護好人緣,可能是女孩們保有較正向品格行為的原因之一。此外,有手足的孩子(84.1分)也略比獨生子女(83.2分)表現要好,達邊緣顯著。進一步分析品格的各項指標,表現最好的是「關懷」,具體呈現在行為上,有一半的孩子(52.1%)常會主動關心看起來不開心的家人或朋友;近九成的孩子(89.2%)曾在大眾交通工具上主動讓位給需要的人;九成四(93.6%)同意需給予街友同情與幫助。這些自發性的關懷和釋出善意,證實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而「關懷」是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的特質。然而,「公德心」是台灣學童表現差強人意的部分,不到二成(19.5%)的孩子在外用餐會自備環保餐具;三分之一的孩子(33.4%)在臨時找不到垃圾桶的情況下,還是會隨手亂丟垃圾;三成二的學童(32.3%)仍會抓或玩弄昆蟲、小動物;以及一成七的孩子(16.9%)會在學校桌上、牆上或樹上塗鴉。陳麗如執行長表示,「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應該是從小耳濡目染培養的習慣。家長的身教和言教都非常重要,孩子若能在成長階段學習並養成愛護環境與尊重大自然的觀念,才能在長大後成為願對身邊事物盡一份心力的好公民。
至於孩子「尊重」與「責任感」的品格表現雖然優於「公德心」,但仍有改進的空間。「尊重」是指在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不同議題會有不同的意見,因此必須學會尊重彼此的想法;然調查發現,一成二的學童(11.6%)認為無法和意見不同的人當朋友;近四成的孩子(39.6%)曾在討論團體報告或活動時,希望他人以自己意見為主;三成六的學童(36.2%)在別人拒絕自己要求時,會對對方不高興或發脾氣。在少子化的今天,每個孩子都被寶貝地對待,但在多元的社會中,如何幫助孩子學習尊重仍是家長需要努力的課題。「責任感」部分,大多數的孩子多能認同該做屬於自己範圍的工作,包括高達九成六的學童(95.5%)同意「準時起床上學,是自己而非家裡大人的責任」,以及九成二的學童(92.3%)同意「自己應分攤能力範圍內的家事」,然而,「責任感」恐怕在孩子心中只是口號,竟有超過四成(41.2%)的孩子有過家裡大人曾幫忙自己做回家功課的經驗。品格不該只是課本上的教條,而是需要身體力行的習慣,從最簡單的家務分工、自我的管理時間開始,孩子會感同身受了解責任的意義,從小學會為自己負責。
父母關心學業、生活常規、交友狀況,品格教育成為缺席的主角
兒盟推出「兒少品格學習能力表」,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身體力行
家庭是主要影響孩子品格的關鍵,包括父母的關愛與照護、對孩子需求的回應、做孩子的榜樣、尊重孩子和開放式的溝通等,父母以身作則就是孩子學習品格的榜樣。然而,現代雙薪家庭普遍父母忙於工作,下班後能陪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親子間陪伴、互動與聊天的時間明顯不足。根據調查:約有一半的孩子(51.6%)一天當中與父母聊天的時間未滿30分鐘,其中更有四分之一(26.6%)聊不到10分鐘。進一步了解孩子與父母聊天的內容,前三大主題分別是學業、生活常規及交友狀況(分別為80.7%、71.2%與52.8%)。聊天內容提及品格的僅有48.6%,顯示父母重視課業成績而較疏忽家庭品格教育。這樣的調查結果不禁令人憂心,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品格養成和困惑,到底由誰來引導、傾聽。
兒盟今年推出「兒少品格學習能力表」係根據3-12歲孩子應發展的品格,設定適齡的學習範圍,提供家長們參考。陳麗如執行長進一步強調,價值觀不只是觀念的灌輸,更需要透過親子討論,讓孩子釐清觀念、深根內化,才有能力依情境做出對的判斷與選擇,並在生活中落實。大家可以自行下載「兒少品格學習能力表」。
(註1):這次調查是參考1992年國際品格教育聯盟推出的「品格的六大支柱」,包括尊重(respect)、責任(responsibility)、公平(fairness)、值得信賴(trustworthiness)、關懷(caring)、公民責任(citizenship),兒盟加以設計和改良問題方向,來檢視台灣兒少品格現況。
(註2):品格調查時間為2016年9月14至10月7日以實體問卷進行施測,對象為國小五、六年級與國中七、八年級學童,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於全台各地(外島除外)隨機抽出學校,依各縣市學生比例決定各縣市施測人數,總計發出1978份問卷,回收164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3%,在95%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41個百分點。有效樣本中,52.6%為男生,47.4%為女生;五、六、七、八年級學生分別佔22.3%、22.2%、26.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