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不飽,玩不夠,台灣孩子好憂鬱ˊ_>ˋ
每天一早天才剛亮,爸媽想盡辦法叫醒睡眼惺忪的孩子似乎是很多家庭的起床儀式。開學不到一個月,「延後上學時間」、「減少孩子回家功課」的討論又開始沸沸揚揚,甚至還有縣市政府納入議會討論。孩子你累了嗎?兒盟公布了「2016年兒少休息與休閒生活現況調查報告」結果發現,「睡不飽、玩不夠」似乎成為孩子的普遍現象,在過多的課業壓力期待、過少的休閒生活安排…種種原因下,孩子成了「工時最長」、「最血汗」的一群,也難怪近一成的孩子(8.5%)已陷入高度憂鬱情緒。
睡不飽的孩子!
近八成兒少,周間睡不滿8小時,高中生每3人就有1人,一天睡不到6小時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研究顯示,6-12歲的兒童每天睡眠應達9小時;13至18歲的少年則應達8小時,孩子如果長期睡眠不足,除了會導致記憶和學習能力降低、造成孩子情緒和行為問題,也容易增加孩子未來得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但我們調查發現,七成八(78.2%)兒少週間睡不滿八小時︰即使是國小生,在週間能睡滿八小時的比例目前還不到一半(41.9%),到了國中比例更低,僅一成九(18.7%),而高中的孩子竟然只有4.7%能在週間平日睡滿八小時。陳麗如執行長表示,從調查看來,年齡越大的孩子似乎睡得越少,甚至是嚴重的睡眠不足,調查也顯示,每三人就有一高中生(38.7%)平均每天睡不到六小時,而本次調查的高中生僅為高中一、二年級的孩子,尚未包含高中三年級的準考生。不難想像孩子到了三年級睡眠狀況可能更為糟糕。
孩子為什麼睡那麼少呢?網路上近來流傳「學生是工時最長的行業」,甚至稱他們是血汗學生!如果進一步分析孩子的日常作息,以睡眠時間最少的高中一、二年級孩子來說,早上六點半出門,一直到晚上六點左右到家,扣除通勤與休息,每天上學的「工時」至少十小時,比一般上班族工時還要長!如果還要上補習班或是課後輔導,回到家都已經八九點,還要吃飯、洗澡、寫作業、準備考試….,也難怪每天要忙到十一、二點才能睡,「睡滿八小時」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陳麗如執行長表示:孩子長期睡眠嚴重不足,除了造成過勞、影響身心健康和學習能力,甚至增加意外事故發生的風險,實在令人擔心。
玩不夠的孩子!
2成7孩子沒時間從事喜歡的休閒,超過7成因課業忙碌
超過3分之1孩子覺得休閒場所難找!超過2成孩子曾被迫吸二手煙、因場地差而受傷
「休閒」指的是孩子在下課或放假的時候,可以沒有任何義務地依照自己想法做喜歡的事,或是任何可以讓自己紓壓、恢復精神的活動。然而,儘管休閒活動對孩子有許多益處,孩子們也擁有不同的休閒喜好,但台灣的孩子實際上想從事休閒活動,卻不如想像中容易。調查發現,國內有近三成(27.2%)兒少表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喜歡的休閒活動,進一步探究原因,有七成二(72.2%)表示因為課業繁忙、三成六(36.6%)表示因為要幫忙家裡(如做家事、顧弟妹等)、5.9%則是因為要打工。
然而,即便孩子空下時間運動、或想到戶外走走了,場地與交通問題卻令人卻步。調查發現,台灣有超過3分之1(35.5%)的孩子覺得休閒場所很難找;進一步分析場所難找的原因,超過六成(60.9%)孩子表示離家太遠,近五成(46.6%)孩子認為數量太少,三成七(37.2%)則認為交通不方便,以及二成五(24.6%)孩子覺得收費太貴、一成八(18.2%)孩子覺得場地不安全。
「魔鬼藏在細節裡」,休閒場所的管理狀況和安全性也隱藏著許多管理的問題;以運動這項活動為例,超過四分之一的孩子(26.4%)在運動時曾遇到有人抽菸而被迫吸二手菸、因為場地或設備太差而受傷(如:運動時被裂開的地面絆倒)(21.8%)、環境差(如:髒亂、燈光暗)(20.7%),附近沒有廁所(14.1%),甚至曾在運動時跟人起衝突或是被陌生人騷擾(7.6%)。當孩子出門在外,他們從事休閒所遭遇到的阻礙,不論是場所接近的困難、使用上的困難,或是環境的友善程度,勢必都會影響到孩子未來對於休閒的選擇和意願,因此,有一成四(13.7%)孩子覺得「在公共場所從事休閒活動時,會覺得危險、不安全」。
睡不飽,玩不夠,台灣孩子好憂鬱!
近一成(8.5%)兒少陷入高度憂鬱情緒
不滿休閒生活、睡眠嚴重不足的孩子,憂鬱情緒高出2-3倍!
沒有休息、沒有玩樂的過勞童年,的確讓孩子快樂不起來!從這次調查自製的簡易憂鬱量表中發現,近一成孩子已出現「高度憂鬱情緒」,而睡眠時間越少的孩子、越不滿意自己休閒生活的孩子,產生憂鬱情緒的比例都越高。根據調查,不滿自己休閒生活的孩子,有二成六(26.2%)已陷入高度憂鬱情緒,是整體兒少(8.5%)的三倍;而睡眠時間嚴重不足的孩子(平日睡不滿六小時),也有一成八(18.4%)出現高度憂鬱,是整體兒少(8.5%)的兩倍。這些才十來歲的孩子,本該還在無憂無慮的年紀,卻陷入憂鬱情緒中,實在令人憂心。
醫師提醒睡眠的質與量一樣重要,適度放鬆更能提高學習力!
兒童心智診所院長-黃雅芬醫師指出:睡眠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機制,尤其對於還在發育中的孩童來說睡眠不足的影響更深更遠,比較立即明顯的是腦功能不足,像記憶力暫時衰退、專注力下滑…等等;再來就是體重控制不易,因為睡不飽身體無法進行修復,就會想藉由食物儲備能量,尤其無法抗拒高糖高油的食品,造成兒童肥胖問題;情緒上也比較容易失控不穩定,易怒、焦慮、過動,甚至是憂鬱情形,不可不注意。睡眠除了時間長短是參考外,睡眠的質量也很重要,建議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白天是否有困倦的狀況,與孩子一起討論並調整。
此外,孩子也需要有適度的放鬆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休閒,若班上學生普遍都覺得課業負荷過重、考試太多,可以跟學校反應調整;此外若孩子因為補習佔據大部分時間,無暇從事其他自己喜歡的事,家長也應該適時與孩子討論調整。有適度的休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比較健康的,學習力也會提升!
充足睡眠、休閒喘息和友善場地
適當休息與休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充足的睡眠讓孩子健康成長,好好地玩樂則是孩子快樂的泉源,如此身心健康的孩子才會有希望的未來。因此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安全的空間、均等的機會可以充足的休息,快樂地從事休閒,實在遠比功課、補習重要的許多,開學未滿一個月,迎接漫漫新學期,是時候重新檢視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因此,兒盟提出以下三點呼籲:
»»孩要充足睡眠
讓孩子獲得足夠的休息,他們才會有體力和精神去做喜歡的活動。然而國內兒少普遍面臨睡眠不足的問題,其中又以高中生狀況最嚴重,平日睡滿八小時的比例連5%都不到。
兒少睡眠問題不只在國內出現,國外也有類似狀況,譬如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就將「提高青少年睡眠時間」列為國家長期政策目標,促使各相關單位重視這個問題。過去國內社會也曾針對國、高中生的學校作息時間、作業量、考試量及課業壓力等議題進行討論,然而一直到現在卻仍看到孩子持續面臨過勞的問題。呼籲政府應嚴肅看待兒少睡眠不足的問題和嚴重性,進行研議並將問題的改善列為政策目標。
»»孩要休閒喘息
玩,本該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然而本次調查發現,除了二成七(27.2%)孩子表示沒時間做喜歡的休閒,竟也有一成四(13.6%)孩子認為即使有空閒的時間,他們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可運用的時間被切割、長期缺乏資源支持,或是負面的使用經驗等等,這些因素都可能讓孩子面對空閒的時間卻「無從選擇」。
呼籲家長及學校平時除了多關心孩子的睡眠及作息狀況外,家長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也可以在假日多安排親子戶外活動或帶著孩子一起運動,增加孩子接觸大自然的經驗以及養成從小運動的習慣;至於年紀較大的孩子,家長則可以在態度上多支持、多鼓勵他們從事多元的休閒活動。特別是運動已證實對兒少各方面發展皆有諸多好處,家長更可以積極培養孩子,特別是運動比例較低的女孩,多從事運動類休閒活動。
»»孩要友善場地
休閒場所太少、管理差、離家太遠、交通不方便,這些負面的使用經驗和匱乏的近便性,阻礙了喜愛戶外或運動休閒的孩子,甚至成了孩子被迫放棄休閒的原因。
呼籲政府除了應注重運動休閒場所的提供與管理,也應該提高休閒空間的可近性,加強整體的交通規劃。讓未來多數年紀大的孩子,不管居住在哪個縣市,都有機會可以不需要依賴成人,透過自己步行、騎單車或穩定且安全的公共運輸到達休閒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