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微笑的藍天
文/南區家服一組 李佳勵
社工一打開家門,迎面而來是頂著一個平頭的小藍媽媽,害羞地摸著還會扎手的平頭說:「這次我沒有傷害自己了哦…剃了平頭也有類似的快感呢。」小藍媽媽在念國中時,某次與家人起衝突後,在家中開瓦斯試圖自殺,更不被諒解的責備「要死,不要害到別人一起死!」小藍媽媽開始割腕自傷想要抒發無法揮開的負向情緒。
社工會開始接觸到小藍家,是在小藍外婆久病過世後不久,長期照顧外婆的小藍媽媽,無法承受失去唯一摯愛家人的痛苦,在家中用破碎的玻璃瓶割出一地的血泊,至今仍看得到脖子上癒合的疤痕。當時小藍堅強的陪著媽媽急診治療,返家後確定媽媽入睡安穩的鼻息,才默默地把血跡清理乾淨。
小藍媽媽在很年輕的時候生下小藍,但爸爸由於未能準備好小藍的到來,從此離家沒有音訊,小藍媽媽便獨力辛苦地照顧小藍。小藍從小就被診斷患有過動症,國小六年持續在服藥,社工和升上國一的小藍初次接觸時,小藍表達不想再吃藥,社工便協助連結會內的小舵手潛能獎助方案,安排她學習從小就嚮往的游泳,透過規律的運動,小藍現在較能穩定自己的情緒,旺盛的活動力也有了宣洩的出口。
小藍媽媽在小藍外婆過世後,在陰鬱的情緒谷底遊走,身邊又缺少支持、傾聽的親友,沒有辦法工作、生活大多是小藍幫忙打理。在社工持續的陪伴,並陪著小藍媽媽一起梳理過往的創傷與失落,初期小藍媽媽仍會不時地重回自傷的循環,到中期小藍媽媽開始找到其他替代的紓壓方式,像是下廚、理平頭等等。後期的小藍媽媽開始更多的嘗試:參加活動,找工作,與其他家人重拾聯繫、修復關係,在信仰中找到引導與支持…。
現在的小藍媽媽,頭髮留長已經覆蓋到耳下,有穩定的兼職工作,身邊有了能夠分享心事的親友,喜歡下廚。社工家訪時,看到小藍可以品嘗媽媽愛心料理,小小臉蛋上充滿平實幸福的笑容,小藍媽媽向社工說:「好像已經離過去的那個我,好遠好遠好遠了!」小藍聽到也點點頭看著媽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