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國際失蹤兒童日-創意海報比賽 頒獎記者會
➢世上有好幾成的孩童是因為誘拐而失蹤。就像完整的紙被人『撕』去,但他們始終渴望回家,沒有放棄過。—海報組設計 第一名〈撕蹤〉
➢偶然看過報導,一位母親夜夜哭泣,不吃不喝,尋找世界每個角落,為了他不見的寶貝,身體日漸消瘦,讓大家看了很心疼,所以把他的心聲畫下來。—國小繪畫組 第三名〈永無止盡的愛〉
➢手牽手象徵的是每個兒童心連心一同找回消失的缺口,找回被遺忘在某個角落的他。—特別獎 〈一同找回愛〉
孩子永遠是大家的寶貝。當孩子不見之後,父母親就一直不停的尋找中,從許多的兒童走失案、青少年離家新聞事件中,社會大眾的關懷和協助,是莫大的幫忙。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兒福聯盟)長期推動失蹤兒少協尋服務,期待社會上更多的人能一起參與,在每年5月25日的國際失蹤兒童日辦理活動,藉以讓國內民眾能夠在這特殊的紀念日裡,共同參與失蹤兒少議題,並且關懷所有正面臨失蹤問題的家庭。
在這段服務過程中,共有1,860起的失蹤兒童少年協尋案件尋求兒盟的協助,平均每年有近80個無助的家庭與我們聯繫,希望透過各種管道尋回他們的失蹤子女。當中以13-18歲的少年失蹤比例最高,共有1,179位約占6成3(63.4%),而12歲以下失蹤兒童佔643人(34.6%)。少年的失蹤原因最主要是自願性的離家(包括因網路原因離家)共佔85.8%;而在12歲以下的兒童中,失蹤原因比例最高為家人間的誘拐近3成(29.2%),當中有11.2%的兒童是因遭到他人的誘拐而失蹤。
兒少的失蹤因著不同的年齡階段往往也衍生出不同的失蹤形態,但不管上述案件的失蹤原因為何?失蹤時的年齡是兒童或少年?對這些面臨子女失蹤的家長及家庭來說,子女的失蹤都是一場難以忘卻的磨難,對失蹤的兒少更可能是一段充滿危險的經歷。因此兒盟透過在每年5月25日的國際失蹤兒童日辦理活動,藉以讓國內民眾能夠在這特殊的紀念日裡,共同參與失蹤兒少議題,並且關懷所有正面臨失蹤問題的家庭,在今年已經進入第5年。此次募集全國國小學童及社會大眾的海報創作作品,希望積極地讓所有人在創作過程中看見兒少失蹤議題,思考如何強化兒少的人身安全教育,並且一同關懷失蹤兒少,畫出家人期盼重聚的懇切心情。
長期熱心公益的廣告片導演許晨一也再次協助兒盟拍攝,希望能用自己最熟悉的影片方式參與這項活動,無償協助拍攝「失蹤 ‧ 存在」短片,片中真實記錄了三個家庭在面臨子女失蹤時的無助心情,無論經過多長的時間,失蹤的孩子始終於存在於家人的心中,無法被忘記。正如許導演在片中的呈現:
➢當下真的是不知所措,每一天就是一直在責怪自己為什麼那麼粗心大意,沒有把小孩子照顧好…我內心最重要的話是我相信他一定會回來…--「失蹤.存在」記錄短片
除了熱心導演之外,我們也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1,914件,當中包含海報設計(不分齡)組的1,120件與國小繪畫組的794件。令我們感到驚喜的是,在這過程中,主辦單位不乏接到來自國小老師、學童家長,主動來電諮詢關於兒少失蹤的相關議題,希望幫助學童在構思創作前,能先對這個議題有多一點的思考及理解,並且在投稿稿件中主動與我們分享學童在創作過程中對於兒少失蹤議題的共鳴與對失蹤兒家人感同身受的回饋。
為了在眾多的作品中遴選出最後的得獎者,我們邀請從事美術、插畫、設計及失蹤服務等領域的代表擔任此次活動的評審,分別為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廖偉民教授、設計師與插畫工作者Croter、桃園大溪高中美術教師郭盈真老師、兒福聯盟中區辦事處林武雄處長,以及跨足藝文創作的愛心大使郭彥甫先生,共同擔任本次海報比賽的評審。
二度參與5/25國際失蹤兒童日的郭彦甫,也在記者會上回憶起小時候失蹤的經驗:「大約是5-6歲的時候,與家人在總統府附近逛街,從小愛看書的我,在書攤前停駐許久,一轉身,家人就消失在人群中了,年紀輕輕的我內心又焦急又害怕,但我沒有哭鬧,而是冷靜的依印象找尋回家的方法,最後在公車司機好心的幫助之下,順利搭車返家,父母們一看到我既驚訝又自責,稱讚小小年紀的我居然如此沉著,也慶幸當初沒有因為一時疏忽,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這個事件也在彥甫家人們記憶中留下很深刻的記憶,笑說雙胞胎差點就變單胞胎。
彥甫更表示:「看到這麼多關於失蹤兒少的創作作品,也讓人感嘆,失蹤兒少的這個議題是需要一直被看見、被重視的,失蹤的孩子內心有多麼恐懼,家長的心情又是如何的煎熬,都是旁人難以體會的,希望透過不斷的倡導請大眾正視這個議題,也能提早做出防範」。
➢用撕裂表達傷痛非常具有文學性及藝術性—愛心大使郭彥甫 評〈撕蹤〉
➢以主觀鏡頭的方式呈現,讓整個畫面與構圖極具電影感,觀者如同介入其中,目睹一位求助的失蹤兒童,且正撥打電話幫助,相當具有吸引力與戲劇性…—廖偉民教授 評〈請替失蹤的孩子打電話,幫助他們回家〉
➢切合主題的概念創意,繪圖風格成熟且細緻,平和有愛的畫面展現對兒童的重視。—插畫工作者Croter 評〈一同找回愛〉
透過評審們真心的回饋意見,足以感受到這些作品所帶給我們視覺上及心靈上的感動與衝擊,因此藉著5/25國際失蹤兒童日這一日,邀請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的大家長林維言副司長、兒福聯盟林武雄處長,以及愛心大使郭彥甫先生擔任頒獎貴賓,將這些出色的得獎作品呈現在國人的面前,期待透過每一幅獨特的創作,讓社會大眾對失蹤兒少問題產生共鳴,並了解預防兒少失蹤及尋回失蹤兒少,其實你我都能做的更多。衛福部保護服務司-林維言副司長也道出政府面對失蹤協尋這個議題的前景,希望透過兒福聯盟、警政署共同努力,也積極爭取戶政單位的協助,針對協尋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個資,讓互聯網的建立更完善。副司長:「這是我們對於協尋議題的一大突破,失蹤這件事存在你我身邊,幫忙協尋更是人人有責,也希望大家能夠提高警覺,避免遺憾發生。」
另主辦單位在評選過程中增設一特別獎,由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票選出最能夠代表5/25國際失蹤兒童日的作品,〈一同找回愛〉創作者陳立沛小朋友在畫作中呈現不分國籍身份的兒童,手牽手展現童真,當中一名留白的小朋友突顯出失蹤問題的遺憾及其不容被遺忘的存在感。兒福聯盟林武雄處長亦表示:「兒少失蹤的問題時常被社會大眾所忽略,但其實這樣的事件在我們身邊正持續地發生。希望透過此次的活動,讓家長孩童都能夠意識到兒少人身安全的重要性,並且對失蹤兒少議題有多一些的關注。」
我們也將在記者會的現場重現特別獎的作品,強調找回失蹤兒少、找回愛的信念是不分國籍、不分年齡,更是每一位失蹤兒少家長長久以來的期盼。由愛心大使郭彥甫、貴賓及所有得獎者,共同展現這一件充滿希望的作品。
【得獎作品】目前81件初選作品及13件得獎作品皆公告於活動網站525.missingkids.org.tw,並將於台北市信義親子館與松山親子館兩地展出得獎作品,供民眾、家長及孩童在闔家出遊的同時,能欣賞這些別具意義的創作作品,並藉機教育身旁的孩童自我保護的觀念及方法。
- 預防失蹤,應變危機
家長在生活中應時常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的要領,走失時的應變之道
1.防失蹤小撇步:陌生人士要注意、上下學走人多處自保技能勤練習
2.兒童安全要注意:勿讓兒童獨留在家、勿讓兒童獨留車上、勿讓兒童照顧幼兒
3.走失求救密技:原地等待勿亂跑、找人指引服務台、爸媽電話要熟記
※ 失蹤諮詢專線:0800-049-880(您失蹤,幫幫您)
※ 失蹤兒童少年資訊網:http://www.missingkid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