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台灣兒少生活中暴力對待與暴力訊息調查報告暨橘絲帶兒保運動記者會
【兒盟新聞稿】發稿日期:11月14日
打、罵、虐待、霸凌、血腥、限制級…..,充滿暴力的關鍵字正染紅孩子的世界?台灣兒少在生活中是否時時刻刻都受到暴力的對待?在防止兒童受虐日、兒童人權日前夕,兒盟也公布了一份「2015年台灣兒少生活中暴力對待與暴力訊息調查」,結果發現,近四成的孩子,都曾在家庭或學校中,遭受肢體(40.4%)或言語暴力(39.5%)對待;除了身處在家庭環境、學習環境,甚至絕大部分的兒少在社會環境中,都曾接受到暴戾資訊,讓孩子分秒都處在被暴力傷害與威脅的危險之中︰1﹚家庭環境的暴力對待︰超過三成﹙31.4%﹚的兒少會被同住的家人打、四分之一﹙25.0%﹚的兒少會遭受家人言語暴力(包括言語威嚇、辱罵或譏諷等)對待; 2﹚學習環境的暴力對待(包含師長的體罰與同儕間的霸凌)︰除了家庭,學校、安親班和補習班等學習環境場所也是兒少長時間所處的環境,遭受暴力對待的經驗也不亞於家庭環境。據統計,在學習環境中,約有兩成﹙20.3%﹚的兒少有被打的經驗、27.2%的兒少曾被言語暴力對待;3﹚社會環境中的暴力訊息︰隨著獲取資訊的管道越來越多元及便利,兒少也很有可能透過不同管道接觸到各種暴力和對其身心發展有害的資訊,近七成﹙67.3%﹚兒少表示曾在媒體上看到血腥暴力圖像或影響、超過八成﹙82.3%﹚會在新聞上看到描述詳細犯罪過程的文字或報導。再者,除了大眾傳播媒體之外,兒少主動接觸的電玩遊戲充斥著犯罪與暴力,有26.9%的兒少表示,常玩的電玩遊戲有出現「以殘暴的表現方式,描述人或角色被殺害之打鬥、暴力、攻擊、殺戮等血腥或使人心生恐怖的畫面」、14.9%有「多次出現粗鄙或仇恨性文字、言語或對白」、14.2%有「描述搶劫、綁架等犯罪行為」。
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我們都知道孩子是親親寶貝,需要很多溫柔的呵護疼愛,但讓人遺憾的是我們卻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充滿暴力的成長環境?很多孩子被大人情緒化的怒罵傷害,甚至暴力虐待的個案也居高不下;到學校上學可能要面對肢體、人際等霸凌問題,甚至打開電視、報紙到處都是描述詳實的暴力刑事案件,連上線玩的電玩也都是打打殺殺的遊戲…..,實在令人擔心暴力正不斷地染紅孩子純淨的成長空間。」調查發現,遭受暴力對待或接觸暴力訊息,恐會對兒少造成的三大負面影響︰1﹚以暴制暴︰報告中進一步發現,在家庭與學習環境中被暴力對待的頻率越高、以及接受的暴力訊息越頻繁,則暴力對待他人的頻率越高;2﹚對暴力焦慮︰研究發現,生活中的各種暴力對待,可能讓兒少對自己被暴力對待產生擔心和焦慮感,此次調查也反映了這項現況,受家庭環境暴力對待越多、學習環境暴力對待越多以及接收社會媒體暴力訊息越多的兒少,其自我傷害情形越嚴重,其中以在學習環境遭受暴力對待的影響最顯著;3﹚自我傷害︰根據調查,超過一成五﹙17.6%﹚的兒少曾經有自我傷害的舉動,有17.9%的兒少曾有自殺的念頭,兒少的自我傷害,也是其中一種形式的暴力,統計中也看到,受家庭環境暴力對待越多、學習環境暴力對待越多、接收社會媒體暴力訊息越多,則兒少的自我傷害情形越嚴重。
「並非責打才是一種暴力,言語暴力即便不會在身體上留下傷痕,但是暴力的陰影卻是會影響孩子一輩子。兒盟在今年九月以街頭體驗方式,邀請成人民眾親自體驗被不當言語對待的感受,其影片自11月在兒盟臉書粉絲頁上線後,短短不到兩週的時間就有上千筆的留言,四萬多個分享,很多網友感同身受地回憶起兒少時被最親近的父母親怒罵而心靈受創的不好經驗……。」陳麗如執行長進一步表示:千萬不要以孩子不乖,才會一時情緒化罵孩子來合理化自己的作法,因為這些創傷不時會在內心深處折磨孩子,即使後來長大成人,受到言語暴力對待的傷痛並不會隨之消失。
兒盟推廣「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今年已邁入第五年,今年特別以「愛孩子,零暴力」:耐心教養零隔閡、快樂學習零體罰以及資訊把關零暴戾為呼籲的主軸。希望家庭學校和媒體環境一起努力,把暴力趕出孩子的成長環境。
1. 耐心教養零隔閡:衛福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台灣近年兒少保護的通報數,有攀升的趨勢,今年(2015年)上半年通報數為21021件,預計年底可能會達到42000件,也就是今年上半年每天仍有約118位兒少因疑似受虐被通報……。兒盟建議父母與家中長輩呼籲以正向管教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而且不以肢體和言語暴力傷害孩子,以免日後對孩子們的人格與個性產生負面影響外,手足間的暴力更有賴父母教育和引導,才能保護兒少在家庭環境中不被暴力傷害。
2. 快樂學習零體罰:即便在2006年台灣的校園應已進入零體罰時代,然而,體罰仍是教師常使用的方式;又或者相關單位也已增修霸凌及霸凌防制機制等規定,霸凌的新聞仍然充斥媒體的版面。因此,兒盟建議教育單位應嚴格執行並督導校園零體罰之政策,學校對校園霸凌之處理,應更著重於教師的班級經營、建立友善校園環境,才能進一步保障兒少的權利。再者,父母也應該嚴格把關安親班或補習班等的學習場所,若是一昧地以打罵來教育孩子,儘管學業成績提升,卻傷害了孩子的身心,造成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3. 資訊把關零暴戾:媒體環境的暴力對兒少的影響不會當下立見,但耳濡目染下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現今電視節目都追求腥羶色刺激收視,也對兒少身心有負面影響,特別是本研究中顯示,年齡小受暴力對待和訊息的影響更大,更具脆弱性。媒體應本著良知和專業,節制製作暴力、色情的內容,並積極製作優質、適合兒少觀賞的節目;家長則應對兒少接觸的媒體、所玩的電玩遊戲內容把關。
兒盟從2011年開始引進日本橘絲帶兒童保護月的概念,同步於每年11月發起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希望在這些不幸悲劇發生後,能痛定思痛,一同提升台灣民眾兒童保護意識,保護更多小生命。陳麗如執行長進一步說明,兒盟今年推動宣導的「愛孩子 零暴力」三行動,期許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免於暴力恐懼,健康無憂地成長。
2015愛孩子零暴力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
行動一:分享橘絲帶影片,喚醒民眾對兒童保護議題的重視
今年,兒盟分別針對「肢體暴力」及「言語暴力」拍攝兩部宣導影片,透過街頭默劇表演,展現「肢體暴力」的震撼與傷害,大人的憤怒眼神、威嚇舉動,在優雅配樂的襯托下,顯得更加諷刺與不堪。兒盟也大膽嘗試透過街頭體驗方式,邀請成人民眾親自感受被不當言語對待,盼藉此宣導『大人的言語力量,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與可能造成的傷害,是絕對不容忽視的』,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傷人的言語,很多人並不陌生,甚至它早已成為某些人心中一輩子的傷害與陰影。期望透過影片分享,喚起更多民眾了解朝夕相處的家人,老師、同學及身旁的陌生人,皆可能因一時的情緒失控或不當舉動,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造成心中無法抹滅的陰影。
觀賞影片:
【橘絲帶】暴力出手粉碎孩子全世界https://goo.gl/0PkR7w
【橘絲帶】情緒怒罵傷害孩子一輩子https://goo.gl/SrG6Tx
行動二:更換臉書大頭貼,出面響應,宣示「愛孩子零暴力」!
除藉由影片分享,換上橘光濾鏡的橘絲帶大頭貼,也是響應橘絲帶兒保運動的方式之一,請上網http://goo.gl/tw3Jrq 透過更換大頭貼照片,號召親朋好友一起溫暖宣示「愛孩子 零暴力」。
行動三:自製橘絲帶,繫上它,傳遞愛!
只要準備好橘色緞帶、剪刀及別針或者雙面膠,簡單的步驟即可完成一枚橘絲帶!繫上橘絲帶,除了哀悼不幸逝去的孩子,更希望在這些悲劇發生之後,我們已痛定思痛、堅定承諾「愛孩子 零暴力」、決心一同提升台灣民眾兒童保護意識。
今年兒盟特別以野餐的形式推行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很榮幸邀請到歌后梁靜茹擔任本年度的愛心大使,正忙著舉辦個人演唱會的她,特地抽空拍攝了一段影片,呼籲大眾關心兒童保護議題!除此之外,也特別感謝旺福樂團、安心亞、郭采潔、侯佩岑、楊乃文、陳妍希、吳克群、徐佳瑩與鄧紫棋等人獻聲錄製了呼籲影片,透過他們的影響力號召更多粉絲關注兒少保護的議題。
歷年來的橘絲帶兒保運動,兒盟皆邀請政府及許多企業及愛心夥伴一同參與響應,台北市松山與信義親子館已經連續兩年一起推廣愛孩子 零暴力的觀念、長期合作的復興航空今年仍持續號召旗下空服員一同繫上橘絲帶並協助宣導兒保運動、讀冊生活亦於官方平台開闢橘絲帶兒保專區,推廣宣導,《impact怡寶》品牌更於全台BAG TO YOU百達遊門市與impact怡寶百貨專櫃,協助推廣橘絲帶運動,11/19至12/13,購買指定系列書包享85折優惠,即捐出100元予兒福聯盟,讓愛孩子零暴力觀念推廣予每位顧客,除此之外,喜舖、2gether、榜生婦產科、GMP BABY協助宣傳響應,而這次主要活動Love kids橘色野餐趣,也獲得許多愛心夥伴台北市信義親子館、台北市松山親子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可口可樂、貝菈禮坊、布列德、洪瑞珍等單位贊助與協辦,更號召了多位藝名人、主播一同繫上橘絲帶或錄製呼籲影片,共同響應、共襄盛舉!
本調查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針對國小五、六年級、國中七、八、九年級學生,於全台(不含外島)抽出學生,於2015年9月16日至10月16日間進行調查。總計發出1770份問卷,回收1328份問卷,回收率為75.0%,其中男生佔52.4%、女生佔47.6%、國小學生佔56.6%、國中生佔43.4%。在95%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69個百分點。
附註說明日本橘絲帶兒童保護月行動
回顧日本橘絲帶運動起源,2004年日本小山市兩位三歲、四歲小男孩遭父親與友人多次虐待,雖然保護系統介入,也定期派社工前往查看,不過父親在警方和社工沒有訪查的日子,毆打兄弟倆至死。這起事件之後,2005年小山市的一個兒福團體「袋鼠小山」呼籲大眾要全力避免類似事件再度上演,並開始了「橘絲帶運動」,而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也從2007年開始,正式頒定每年11月就是「兒童虐待防止推進月」,全國一起別上橘色絲帶推動兒童保護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