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父子互動關係調查報告
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了,在這天專屬爸爸的大日子,送張感謝卡片、說一聲爸爸我愛您,似乎是多數孩子慰勞爸爸、愛爸爸的表現。然而孩子和父親平時互動是如何?孩子心目中的爸爸又是什麼模樣?兒福聯盟今(4日)公布「2015年父子互動關係調查報告」(註一),結果發現︰台灣父子互動關係狀況有三大警訊:一、不多話:過半數(54.1%)的孩子表示一日與爸爸聊天不到半小時,甚至有6.4%的孩子與爸爸「相視無言」,一天下來跟爸爸講不到半句話。二、晚回家:爸爸忙工作,餐桌上總「不見蹤影」,超過四分之一(26.6%)的孩子一周和父親吃晚餐的天數不到三天。三、常神隱:孩子的重要校園活動,父親常是缺席者,甚至有36.5%的父親未曾參加過孩子校園舉辦的任何活動。觀察以上三互動狀況,發現爸爸跟孩子雖然同住一屋簷下,但相處的時間卻少得可憐。
除了相處時間不多,父子互動品質也是差強人意。當問到孩子最常和父親一起做的事,超過六成是吃飯(63.2%)和看電視(61.4%),甚至一起玩3C產品的也有近兩成二(21.7%),然而和父親一起運動的比例卻只有一成九(18.8%)。由此可見,現代爸爸似乎還是難以完全擺脫傳統父親忙於工作、不善表達的形象;雖然互動的質與量有待加強,但仍有近四成三(42.5%)的孩子表示父親「願意支持、肯定、稱讚我」;三成三(32.9%)表示「有他在什麼事都不用擔心」;另有三成二(32.2%)則表示「有求必應、很好說話」。顯示爸爸在孩子心目中仍是「超級英雄」,孩子大多能同理爸爸辛勞,也給予爸爸許多正向回饋。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回,親子關係品質提升,還是有賴父親們繼續奮鬥努力,今年父親節正值周末假日,兒盟鼓勵父親保留這個假日陪孩子到籃球場上鬥牛或到郊外,讓孩子也感受到爸爸的關心。
台灣父子互動關係亮警訊︰不多話、晚回家、常神隱
誰是好友,四成二爸爸滿頭問號
沉默寡言、不善表達似乎已是爸爸的專屬形容詞,調查報告中超過五成(54.1%)的孩子表示,爸爸與自己聊天的時間一日不超過半小時,甚至有6.4%的孩子說,就算爸爸在家,一天也說不到一句話。話不投機半句多,孩子和爸爸沒話聊,孩子的「私領域」爸爸可能也無從得知,有四成二(42%)的孩子表示,爸爸並不知道自己的交友狀況、好友是誰,這種「攏無災」的狀況頗令人憂心。進一步調查,因工作在外居住的爸爸,不了解孩子交友狀況的比例更高達六成(59.9%),另也發現隨著孩子步入青春期,相較於國小生(37.1%),國中生(46.7%)有更高的比例不與父親分享,顯示居住距離、青春期心態轉變也會影響父子間互動關係。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家長若不知悉孩子的交友圈,一但孩子因交友不慎而受到傷害,最痛心的還是愛兒心切的父母,尤其目前孩子因交友離家的案件頻傳,父母們更不可輕忽孩子的交友狀況。
除了互動不多、缺乏了解,多數的孩子也表示爸爸的晚餐好難約!調查指出超過四分之一(26.6%)的孩子一周和父親吃晚餐的天數不到三天。父親工作忙碌,要讓孩子在餐桌上看見爸爸的身影,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倘若孩子早睡,甚至可能連爸爸的一面都很難遇見。再者,孩子的重要校園活動,往往是孩子未來成長中重要的回憶,多數孩子都會期待這些美好的時光,有親密的同學朋友、摯愛的家人一起陪伴,這次調查中也顯示,超過六成(66.4%)的孩子認為父親參與是重要的。然而這樣的期盼卻有不少孩子無法實現,調查中有36.5%的父親竟未曾參加過孩子校園舉辦的任何活動。進一步探究父親未參加的原因,工作緣故(55.4%)或是無法抽空參加(52.3%)占最大宗,至於父親沒有興趣參加的比例也有二成九(28.9%)。從以上警訊來看,父子間相處時間的匱乏,似乎將會是影響父子互動關係的最大致命傷。
在孩子的世界中,他們對老爸的事情又知多少呢?反過來調查孩子對爸爸的了解度,發現近八成的孩子都能說出爸爸的基本訊息,如爸爸的手機號碼(87.8%)、職業(83%)、年紀(78.8%)與生日(73%);再詢問爸爸的「私密檔案」,如興趣或是愛吃的食物,則分別只有50.3%與43.6%的孩子知道;再進一步深究是否知道爸爸的「內心世界」,就只有20.7%的孩子能夠察覺理解到爸爸的煩惱了。可見缺乏了解的問題可能不只發生在爸爸對孩子的單向關係,唯有落實親子雙向互動,才有可能拉近父子距離。
即使相處時間少,父子關係有點疏離,但當孩子生病時,多數的現代爸爸都能立即從「職場鐵人」搖身成為「全職暖男」,以行動證明對孩子的愛。面對職場上的親職假不友善文化,調查中仍有超過半數(54.1%)的孩子表示,生病時爸爸曾請假照顧自己,看來孩子對爸爸來說仍舊是心中永遠的第一名!
國民爸爸大調查,最期盼貼心老爸
近年來,男生溫暖體貼的「暖男」形象相當能擄獲人心!然而,擁有一個貼心呵護家人的父親,是否能更優化親子關係呢?此份調查以父親個人特質的差異,檢測親子的互動關係品質,分別為「貼心老爸」、「顧家老爸」、「神隱老爸」以及「忙碌老爸」。調查發現以高頻率的主動關心與耐心聆聽孩子想法的「貼心老爸」,親子關係互動最為良好(3.56);提供穩定親子相處時間的「顧家老爸」居二(2.98);平常沒參與孩子活動的「神隱老爸」(2.26)與長期在外工作的「忙碌老爸」(2.23)則是敬陪末座。顯示父子互動關係的好壞,與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互動內涵確實存有相關性,要提升父子關係,多些時間陪伴、且能主動關心與耐心聆聽孩子想法的貼心老爸,是最佳模範。(註二)
石爸爸本身是籃球教練,與孩子最喜歡一起出去運動;而何爸爸與女兒最常一起爬山游泳。
兒盟呼籲:新好爸爸333運動
一日暢談30分鐘;一週在家3晚餐;一年校園3活動
陳麗如執行長進一步說明,當問起孩子怎樣才是心目中的完美老爸,結果發現孩子的期待簡單也直接,前三名分別為更常帶我出去玩(52.2%)、不要抽菸(50.9%)以及更常陪我說話(42.6%)。顯示孩子的心中除了關心爸爸的健康,也期盼能和親愛的爸爸有更多的假日戶外同樂時間、更多的平日談話時間。因此,兒盟呼籲辛苦埋首工作的爸爸們,能夠嘗試改變親子互動方式,拋開含蓄內斂式的父愛,以「新好爸爸333運動」來增進親子關係:一日暢談30分鐘;一週在家3晚餐;一年校園3活動。每天安排固定的親子時間,珍惜家庭餐桌時間;預留孩子的活動日,提早安排假期,把握和孩子相處的機會,讓爸爸有機會瞭解孩子的近況,也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關心。孩子的童年時光不倒帶,父母的陪伴,將會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回憶。
註一︰
「2015年父子互動關係調查」以國小五、六年級、國中七、八年級學童為調查對象,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法,依照台灣本島各縣市11~14歲之人口比例抽出相對應樣本數進行調查,於2015年5月11日至6月15日間進行施測,總計發出1724份問卷,並篩選出1395份有效學生樣本,在95%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56個百分點。其中50.3%為男生、49.7%為女生;50.4%為國小生、49.6%為國中生。
註二︰
1. 貼心老爸:在「我難過時,爸爸會主動關心我」、「爸爸會仔細聆聽我的想法」兩題中被孩子評比「總是如此」的爸爸們。
2. 顧家老爸:曾經請假照顧生病的孩子、一天與孩子聊天超過半小時、天天與孩子共進晚餐,符合上述三種條件的爸爸們。
3. 神隱老爸:不曾參加過孩子任何校園活動的爸爸們。
4. 忙碌老爸:因為在外地工作,而未與孩子同住的爸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