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節,別讓媽媽不開心!
「有些餐廳裡沒有兒童椅,桌子又高,孩子是跪在椅子上吃東西,曾經用餐到一半孩子還不小心從椅子上摔下來…」
「有時只要人多,餐廳就會讓小孩和爸媽擠在兩人座的位子,用餐空間真的很小…」
再過兩天就是母親節了,許多爸爸和孩子們或許都安排好了餐廳,讓媽媽好好休息不開伙,享受輕鬆愉快的一餐。但是,對於家有幼兒的家庭來說,外出吃飯不但沒有歡慶過節的喜悅,還可能是場夢靨,餐具沒帶齊餐廳又不提供、餐廳內兒童座椅不夠只能一手抱小孩一手拿餐具用餐、沒有尿布台到底能在哪裡換尿布、大一點的孩子搆不到大人的馬桶……。兒童在生理和飲食上都有和大人不同的需求,往往需要爸媽花費更多心力照顧與留意,此時如果外在環境能提供辛苦的爸媽一些友善支持與協助,給予這些家庭一個友善的用餐空間,讓家有幼兒的家庭也能好好享受美好的一餐,就是母親節最好的禮物了。母親節前夕,兒福公布「2015年連鎖餐廳友善親子指數調查報告」,以瞭解目前國內餐飲環境對於育兒家庭的友善程度,此項調查於2015年1月24日至2015年4月17日期間進行,以立意取樣方式檢測國內具有7間以上分店之大型連鎖餐廳全台檢測47家大型連鎖餐廳,總計64間分店(其中53間為實地檢測,11間為電話檢測)。
連鎖餐廳不友善,親子友善指數平均36.3分
5成3連鎖餐廳缺乏育兒設備,1成5完全沒有
近幾年,親子餐廳如雨後春筍般設立,細膩又貼近親子需求的軟、硬體服務,常是父母帶寶寶外食的首選,有口碑的親子餐廳甚至一位難求。然而,難道親子家庭外出用餐就只能選擇親子餐廳嗎?特地為媽媽精心挑選的母親節大餐,究竟能不能讓媽媽歡度母親節,還是會讓媽媽不開心呢?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一般說來擁有多間以上分店的連鎖餐廳,應該是得到更多的消費者的青睞或是信任,更是很多「家庭」聚餐的首選,所以我們認為這樣一個有品牌的餐廳應該擁有的基本友善親子設備應該包括:兒童椅、尿布台、哺集乳室、兒童餐具、兒童體型的馬桶或馬桶座墊、兒童洗手台或洗手台旁有兒童踩的小板凳等六項基本設備,並且提供友善親子服務,如:協助安排在較寬敞的座位、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協助、協助安撫兒童、提供玩具等四項服務。但實際走訪調查64間連鎖餐廳發現,若以總分100分計算,平均64家連鎖餐廳只拿到36.3分,最高分也只拿到80分,沒有一家拿到滿分的餐廳,可見連鎖餐廳友善親子的表現仍有待加強。
有一半以上(52.8%)的餐廳只符合一、兩項友善親子設備,甚至一成五(15.1%)餐廳完全沒有設置相關配備。餐廳擁有率最高的是兒童椅(81.3%),其次是兒童餐具(54.0%),再來是尿布台(35.7%)和哺集乳室(24.1%)。進一步針對「非設在百貨公司或賣場內的餐廳」調查,其友善親子設備更差,兩成三(23.1%)沒有兒童座椅,六成以上(60.5%)的餐廳沒有兒童餐具,設有尿布台和哺集乳室的比例更低(18.4%和2.6%)。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接受調查的大型連鎖餐廳中,擁有兒童椅的比率相當高,且高達九成五(95.3%)的父母也表示餐廳的兒童椅很安全,不會夾手也不易滑落,相當值得肯定。然而,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擁有兒童餐具的餐廳中,八成以上(80.6%)的餐廳都是提供美耐皿材質餐具,僅一成六(16.1%)餐廳採用不鏽鋼材質餐具,但因為美耐皿餐具長期重複使用容易有刮痕或磨損而影響耐熱效果,其實不適合裝熱食給嬰幼兒食用,但餐廳若能定期更換,或是直接汰換成不鏽鋼材質,相信能讓家長更安心給孩子用餐。
加值貼心服務,友善親子餐廳有愛更無礙
7成7餐廳會安排帶孩子的家庭在較寬敞的座位,2成3會主動提供協助
對於帶幼兒用餐的家長來說,除了餐廳的硬體設備需要克服,往往也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安撫年幼的孩子,不讓孩子因為情緒或身體狀況不穩而影響到鄰桌用餐、引來旁人側目。這時,餐廳若能適時提供一些貼心的友善家庭服務,就可以減少家長用餐時的壓力和負擔。根據調查,七成七(77.4%)的父母表示,「餐廳會主動安排在較寬敞的座位」,而當兩位大人帶一位嬰幼兒用餐時,餐廳會主動安排在四人座,而非二人座,讓親子間也能享有寬敞的用餐空間;其他像「會主動協助家長或詢問家長是否需協助」(22.7%)、「會主動安撫兒童(如:給小糖果)」(20.5%),以及「提供兒童玩具(如:蠟筆、紙)」(14.6%)等額外提供給親子家庭的服務,符合的餐廳比率約在在一至二成左右。
陳麗如執行長說明,部分餐廳有空間或硬體上的限制,若業者能主動提供的貼心服務還是有機會讓用餐環境趨向友善,如:提供包廂或休息室給有哺/集乳需求的媽媽、安排帶幼兒的家庭在比較寬敞或出入方便的位置或協助放置嬰兒車等等,在服務上貼近家庭的需求,讓親子愉快地用餐,相信是業者最想留給每一位消費者的美好經驗。
兒童餐高油、高鈉不適合兒童、兒童吃不到兒童價格的兒童餐
兒童收費缺乏合理標準;清潔費、兒童價,傻傻分不清楚
本次檢測的47家大型連鎖餐廳中,共14家餐廳(30.0%)「有額外提供兒童免費的餐食」,像是簡單的麵包、湯、飯或小米粥等,不但減少爸媽點餐時的困擾,也讓食量小或不適合吃過度調味食物的幼兒能飽餐一頓。另外,在10家有另外販售兒童餐的餐廳,進一步檢驗其菜色發現,有6家兒童餐菜色皆包含薯條或炸雞等油炸物,3家兒童餐菜色皆包含熱狗或香腸等鈉含量較高的加工食品,這些菜色雖能吸引小孩目光,但卻未必是友善、營養且健康的食物。特別設計兒童餐貼近孩子的需求,在硬體設備上應該也能考量到孩子的需要,進一步檢視這幾家餐廳的6大友善親子用餐設備(兒童椅、尿布台、哺集乳室、兒童餐具、兒童體型的馬桶或馬桶座墊、兒童洗手台或洗手台旁有兒童踩的小板凳)卻發現,平均僅擁有2.5項的友善親子設備。販售兒童餐的本意應該是希望能更款待每個小小顧客,但在硬體上卻更凸顯出不友善,顯示這些餐廳的育兒設備仍然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另外,本次調查的餐廳總計有7家為吃到飽餐廳,且皆有區分兒童價及成人價,但其中有2家餐廳是依照兒童的身高來收費,而非以兒童年齡為收費標準,出現「同年齡的孩子長較高就要多付錢」的不合理狀況;再者,本次調查也檢測到有4家餐廳要求「兒童不用餐也需收清潔費或共鍋費」,但收費標準不盡相同,分別有:2歲以上收費、3歲以上收費、4歲以上收費以及100公分以上收費。這些依身高收費或是收費標準不依的幼兒收費規則讓家長感到相當困惑,也不禁讓人質疑餐廳向幼兒收費的合理性。
記者會現場,邀請到兩位媽媽代表分享各自帶幼兒外出用餐經驗以及給予餐廳業者的建議。有個六個月大寶寶的簡太太表示,外出用餐最怕餐廳沒有嬰兒椅或是尿布台,這兩個項目是媽媽們帶孩子外出用餐時最基本的需求,分別有10個月大及四歲大的孩子的毛太太也補充分享自身很糗的經驗,毛太太表示某次到餐廳用餐,因沒有店內尿布台,只能勉強在嬰兒車裡幫孩子換尿布,手忙腳亂之下,還不小心讓排泄物掉到地上,既狼狽又尷尬!簡太太也建議若業者在顧客預約用餐時就能主動詢問是否有幼兒需要準備嬰兒椅或餐點等,對家長來說幫助很大。除此之外,媽媽們對於某些餐廳對於還在喝奶且沒有用餐的孩子收取清潔費感到較不能理解,期盼餐廳業者無論在育兒補助設備及受費制度等項目上,能提供更體貼且完善的規劃。
兒盟也邀請到本次調查中友善指數較高的陶板屋餐廳代表王志文經理前來分享,王經理表示陶板屋在空間與服務規劃上,一直朝著提供無障礙設施、友善廁所等項目去努力,像是洗手台的高度,也有針對孩童做設計規劃。且陶板屋對於親子的服務一向特別重視,除了會主動提供適合孩子食用的餐點,每位員工都會折氣球或提供圖畫紙筆和孩子做友善互動、擔任臨時保母。而未來,陶板屋也希望能再針對像是增加孩童閱讀區或是哺乳室等,在用餐環境上進行更友善親子的規劃與改善。
立法委員王育敏則表示,母親節前夕,除了祝福所有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之外,也期許他個人和政府單位能成為媽媽們最有力的幫手和支援,讓台灣每個餐廳都能有友善的育兒用餐環境,不僅僅是在母親節這天,更是希望讓媽媽在每一次的外出用餐時刻都享受輕鬆愉快的用餐氣氛,而這也將是母親節最好的禮物。
對於家有幼兒的媽媽來說,帶孩子外出用餐很少有機會專心享受美食,勞心勞累地匆忙吃完一頓飯,常常是多數幼兒媽媽用餐的真實寫照。然而只需要一點友善的協助,其實就能讓媽媽們放心育兒、開心吃飯。這個周末就是母親節了,兒盟邀請業者與政府一起打造友善親子用餐環境,提出:設備要到位、服務要友善以及政府要獎勵等三項呼籲。陳麗如執行長進一步表示,長遠來看,建議業者在規劃整體的空間與硬體之初,即可融入友善親子的概念設計。短期來看,餐廳也可以從基本做起,如:添置兒童椅和尿布台並定期清潔保養、在洗手台旁放兒童可以踩踏的小板凳、設置兒童專用的馬桶坐墊等等,都可以立即改善。除此之外,兒盟也期待政府單位重視這個議題,進一步提供獎勵措施,鼓勵業者建構友善親子的餐飲環境。以新加坡政府為例,政府給予符合標準的餐廳「友善家庭標章」,獎勵業者完善自身的硬體設備和服務。母親節只有一天,但體貼母親、友善兒童卻是我們需要天天努力的工作,唯有大家一起重視、打造友善親子的用餐環境,才能讓媽媽開心外出享用大餐。
即日起兒盟邀請全民一起募集全台「友善親子餐廳」,邀請大家一起擔任友善親子美食的情報員,上網填寫「友善親子餐廳推薦情報問卷」(https://goo.gl/KaHNaj ),將您推薦的餐廳符合的項目與原因分享給兒盟,您將有機會獲得精美贈品,兒盟亦會在官方粉絲頁上不定時分享友善餐廳情報,提供家有幼兒的媽媽參考,期待在未來的每一個母親節,媽媽們都能優雅用餐、開心享受親子時光。「友善餐廳情報募集活動」詳情亦可見兒福聯盟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