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兒少消費現況調查報告
崇尚名牌、想買就買
三成七兒少具備「月光族」的特質!!!
年節氣味濃厚,尤其是小朋友最愛的春節已進入倒數時間,過年行程除了美味年夜飯、家人團聚、拜年兼旅遊,當然絕對少不了小朋友最在乎的重頭戲–壓歲錢。一包包白花花的紅包入荷後,小朋友會如何運用呢?而平時孩子又是如何支配零用錢的呢?兒福聯盟昨日(12日)公布的「2015兒少消費現況調查報告」發現,近六成(58.4%)的兒少都是從國小開始有零用錢,近七成(68.8%)的兒少每月零用錢都在500元以內(1-499元);兒少的消費項目前五名分別是飲料零食點心(66.0%)、文具用品(64.9%)、衣服鞋子包包(19.1%)、打電動(遊戲機、遊戲點數等)(13.7%)、動漫相關產品(13.1%),而國中學生較國小學生更容易把錢花在飲料零食點心、打電動及動漫相關產品上;國小生花在文具用品的比例上則高於國中生。兒福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進一步說明觀察兒少零用錢使用習慣的重要發現:理財專家常提醒我們理財教育要從小開始,但調查發現有將近四成(37.4%)的兒少使用零用錢缺乏規劃:包括三成四(33.9%)的兒少想用就用,甚至少部分人(3.5%)零用錢一到手,馬上就花光,顯示「月光」這個現象已不只是發生在成年人,也出現了不少「小小月光族」。尤其令人擔憂的,現代兒少的金錢價值觀似乎也出現了若干偏差,調查發現有18.6%的兒少覺得「買名牌或貴的東西比較有面子」,認為使用名牌有派頭也較能引起朋友同學們關注;另外14.7%覺得「有錢人比較會受到別人尊敬」、13.9%覺得「花錢請同學吃東西可以讓人緣變好」,若將前三項金錢價值觀編製「兒少金錢價值觀量表」(*註一),整體來看,則平均每五個兒少中就有一個(22.1%)似乎出現了有崇尚名牌、喜歡炫富的「拜金現象」。
兒少的「月光族現象」有跡可循
三大危機:不節制、愛名牌、好請客,越大越嚴重
卡債、卡奴的社會問題不斷,讓現代父母相當重視孩子的金錢教育,除了避免孩子日後成為卡奴、月光族,也希望建立孩子正確的消費價值觀,進而能善用與管理金錢。然而,根據「2015兒少消費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兒少消費行為的三大危機,將導致兒少在尚無謀生、賺錢能力前,就成為「月光族」:1.) 近三成(28.9%)兒少曾有買東西只在乎喜不喜歡,不在乎價錢的經驗,此外也有24.1%兒少有跟同學借錢買自己喜歡東西的經驗。少子化時代,父母總是努力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智慧型手機、昂貴的名牌球鞋……,或是無節制地提供零用錢,但孩子若在兒少時期就「寅吃卯糧」、無法「量入為出」,隨著年紀增長其消費問題行為可能更加嚴重;2.) 五成一(51.1%)兒少曾興起「看到同學在用名牌,也會想要買來使用」之念頭,其中國中(57.7%)比國小(44.4%)之現象更為嚴重。正值國中、小年紀的孩子,常常藉由外在尋求同儕的認同,「消費行為」已經逐漸成為兒少建立同儕關係的方法,顯示兒少的消費行為尚缺獨立判斷的能力,實在需要成人從旁給予正確的價值觀;3.) 孩子對朋友的要求也是難以拒絕,約有一半(48.6%)的兒少,有好朋友「叫自己請客就會請客」的經驗,而國中生請客狀況比例(61.7%)比小學生(35.3%)高,前者是後者的1.7倍!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多數兒少對於金錢觀念還未成熟,不了解金錢得來不易,自然也不在意金錢花費去向,若又養成買東西沒有節制、崇尚名牌以及好請客等三大危機特質,孩子恐將成為揮霍無度的『小小月光族』。」
爸媽不會管!三成兒少可自由使用零用錢
擋不住的誘惑!六成二兒少曾受媒體或促銷影響而買東西
你是否在大賣場中曾看過,孩子在收銀機前拿著看中的玩具又哭又鬧,一定要父母掏錢買下手中的玩具?或者聽說過孩子要求要買廣告中電視明星代言的產品,非「它」不可?本次調查發現,有近兩成(17.2%)兒少表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家人通常都會買給自己,更有三成(30.1%)兒少表示可以自由使用零用錢,家人完全不會管,顯示部份家長對於金錢是傾向高度滿足孩子。而進一步了解家長的金錢教養行為(*註二),有高達五成九(58.7%)家長金錢教養行為表現待改善,其中金錢教養行為表現比較不理想的家長,其孩子就越容易「買東西不在乎價錢」和「向同學借錢買東西」。媒體在形塑大眾觀念上佔了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孩子的金錢消費觀的影響也不例外。四成五(45.1%)兒少會「因為看到廣告去買廣告商品」、三成四(34.2%)會「因為想要贈品去買東西」、二成一(20.7%)會「花錢買偶像相關產品」、一成六(16.3%)會「因為電視或戲劇節目去買產品」。整體看來,高達六成二(62.1 %)的孩子表示曾受前述媒體促銷影響而購買相關商品。
今日記者會上,兒盟邀請四位兒少代表分享自身與身旁同學、友人的消費經驗,秉柔表示班上同學會基於對偶像的喜愛,進而購買偶像代言商品,儘管有些商品價值不斐,本身很喜愛五月天的瑀謙,也坦承自己曾買不少五月天代言的口香糖,只為獲得該商品附贈的偶像周邊。善妍提到班上同學有時會主動請客,或是願意買昂貴的禮物贈送給朋友。而這四位兒少代表的零用錢花費多用於購買文具、飲食上,較少會購買價格較高的物品或主動請客,且父母會協助控制孩子的花費預算。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仁愛分行暨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理財志工黎祐任經理表示,現在孩童從國小便有零用錢,因此理財觀念的建立與教育也應從小、從生活中就開始建立,例如帶孩子去賣場採購,增加他們對物品與價格的了解與敏感度,讓孩子設定「目標」或「夢想」,例如瑀謙會為了看偶像演唱會而存錢買票,這些會是鼓勵理財儲蓄的動力來源。教導孩子分辨「必要」與「想要」,可以學習免去許多不必要的開銷,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也提醒家長盡量不要以金錢作為交換條件,要求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或是做為成績進步的鼓勵,以免讓孩子產生「金錢可以做為要求他人做事的交換條件」等偏差觀念。
拒當小小月光族
從小、從日常生活、從媒體識讀教育孩子理性消費
現今社會,多數兒少都有買東西的經驗,如何在兒少早期就養成良好消費習慣,父母似乎得負起大部分的責任。兒盟呼籲父母應及早教育兒少理性消費
1. 從小建立正確價值觀
兒少良好的消費行為須仰賴正確價值觀涵養,而正確的價值觀則需從小教育根基。慷慨解囊不知限制,容易養大孩子胃口;不談錢或管束過嚴;導致孩子金錢觀念薄弱,家長應時時悉心陪同孩子一起正視、了解物質「想要」與「需要」的不同–需要的其實很少,想要的卻很多,避免孩子對於名牌、奢侈品盲目無盡的崇拜追求,迷失在物慾橫流的世界。家長們在提供零用錢之後,仍要多了解孩子的消費態度、多關心孩子的花用情形並提供適時的幫助。
2. 從日常生活中練習
良好的用錢習慣和態度,亦是建立理性消費的一環。陪同孩子金錢使用教育,幫助孩子建立「收支」的概念,從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一同消費、練習用錢,多和孩子討論用錢的方式和規劃、清楚記下每筆金錢的脈絡,在使用零用錢的同時,教育孩子正確管理金錢,也能培養其負責任的態度。
3. 從媒體識讀做起
本調查發現,62.1%兒少曾受媒體或促銷影響而購買商品。媒體促銷可能在形塑兒少的金錢價值觀上,具有相當的角色,建議家長能陪同孩子觀看電視節目,除了能在一起觀看時機會教育,也能把守觀賞的節目品質;除此之外,家長也應和孩子一起了解節目中置入性行銷意圖,對媒體行銷手法有更深入的警覺與防護,才能預防孩子做出不恰當的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