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回應] 旁觀者正義,是解決霸凌的關鍵
兒盟倡議
2013-12-10
日前有家長因不堪孩子長期遭受霸凌,購買報紙頭版廣告公布學校與霸凌者姓名,希望喚起重視以解決孩子霸凌問題,該母親的心情我們能了解,但用這樣的方式處理霸凌並不恰當,只會造成兩敗俱傷。
根據兒盟統計,臺灣孩子約一成遭遇校園霸凌,比例不低,但許多家長卻不了解該如何處理,錯誤的處理方式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衝突,也讓孩子落入更孤立的處境,甚至造成二度傷害。
解決霸凌問題,不該只聚焦在霸凌者與被霸凌者身上,教師也要落實友善班級經營策略,提升旁觀者的正義感,改善班級氣氛,營造正義氛圍非常重要。兒盟今年霸凌徵文比賽得獎作品中有人分享原本班上有一個被排擠、欺負的女生,有天老師趁她請病假,告訴大家她來自單親家庭還有自小受虐的故事,並發下兩張白紙,一張請大家寫下關懷、道歉的話,另外一張請大家利用一周的時間好好觀察記錄她的優點,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其他同學看到她不為人知的辛苦,也看到了她的優點。當孩子了解並同理被霸凌者的感受,也就願意挺身而出,後來也的確成功改善她的霸凌困境。
發現孩子被霸凌,許多家長第一時間都是憤怒、傷心,為孩子的遭遇感到不捨,我們建議先傾聽孩子的感受與想法,並讓孩子知道大人願意正視問題,會陪伴、支持他,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並演練回應霸凌的技巧;再者,不要急著責怪教師,可試著反映,與教師溝通,建立彼此信任的夥伴關係,共同面對孩子的霸凌情況,才能避免淪為親師戰爭。
改善霸凌問題,絕非一蹴可幾,回過頭想想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看到孩子的需要與感受,才能從這些負面情緒的沼澤中掙脫,就事論事解決問題,真正幫助孩子遠離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