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馨接送情之「遠的要命王國」(志工感言)
撰寫人:兒福聯盟志工督導 吳志鳴
家裡發生一些狀況,一個兒盟服務的8歲孩子,需要長期去進行心理諮商,居住在偏遠地區山上,沒有足夠的資源讓孩子可以在當地找到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每次去諮商就要先下山到火車站,然後搭火車到市中心,結束諮商後又要搭火車,再轉搭班次少得可憐的公車上山,如此地舟車勞頓,因此一直無法順利找到志工穩定接送孩子接受諮商,其實最辛苦的莫過於是孩子!不僅要長途跋涉,有時因志工無法長期服務又無法立即找到替代的接送志工,使諮商一再被迫中斷,有新志工接送時,孩子也得慢慢熟悉志工和建立關係,苦了志工也苦了孩子。
當志工又因路途太遠且接送方式複雜而中斷服務,學校老師、社工和志工督導苦思接下來該如何是好,學校老師心疼孩子,主動提出願意幫忙將孩子送下山到火車站,讓志工只要搭火車站接孩子往返諮商,以減低志工的負擔,希望這樣可以提高志工協助的意願,當善的念頭一產生,所有正面的能量彷彿都聚集起來,一通電話響起,一位志工來電詢問最近是否需要行政上幫忙,剛好那時沒有行政服務需求,因志工曾經從事過接送服務,志工督導大膽地詢問志工是否願意幫忙接送這位住得很遠的孩子,沒想到居然志工一口就答應了^^
這位志工大哥的外表溫文儒雅,滿頭白髮,說話謙虛又有「慈性」,很慈祥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大哥願意「承諾」接送孩子至這一期的諮商結束,當社工和志工督導得知這個訊息都感動到快流淚了,感人故事就這麼開始了.............,隨著順利定期接送諮商,孩子的行為有了明顯的變化,開始變得像一個8歲孩子,開始擺脫家庭所造成焦慮不安、不信任及過度成熟,因為志工對孩子而言感覺像慈祥的爺爺或爸爸,而且也讓孩子有了新的學習榜樣,諮商師也跟社工談到志工對孩子有很多正面影響,使得孩子朝向更好的方向改變。
人生總是會有許多變化,在約定的最後一次接送前一週,社工突然告知志工督導,孩子的諮商要再延長三個月,可能需要再找新的志工幫忙,對孩子而言,最好的狀況是志工不要變動,志工督導懷著忐忑的心情詢問志工大哥,心想如果不行的話就要緊急找其他志工幫忙,此時大哥卻懷著愧疚的心情向志工督導告白,這是一個最近接送發生的小故事,讓志工督導聽完後再決定是否願意讓他繼續接送,如果可以,他願意繼續接送且陪伴孩子到最後!
在某一次諮商結束時,志工陪著孩子到火車站搭車回家,搭乘電扶梯時,孩子突然說:我不要跟你一起走,就獨自走樓梯下樓,為了孩子安危又擔心孩子不想要他陪著,志工就默默走在孩子身後,此時火車來了!孩子就頑皮往前衝上車,志工來不及跑上車,兩個人隔著車窗,視線對望著,孩子在火車上很焦急,志工第一次遇到這狀況也慌了!緊急向站長求助,請站長幫忙聯繫火車及下一站的站務人員,協助幫孩子在下一站下車在月台等候,志工搭下一班車前往和孩子會合,到站後,志工焦急地在月台上找孩子,就像爺爺和孫子失散了,當找到孩子那一刻,志工看到孩子眼眶紅通通,知道孩子應該因害怕而有哭過,產生了深深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
社工知道這個故事才驚覺,原來是從那個事件之後孩子最近改變很多,在這過程中,孩子知道自己頑皮亂跑的後果,也看到志工在這一段過程中處理相當好,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當他調皮而與志工失散時,志工並沒有放棄找尋他,因此孩子對志工的信賴加深,這也是孩子的生命經驗中不曾體會過的「被重視」經驗,慶幸孩子能夠有這麼棒的志工幫忙,使孩子的狀況越來越好。
接送服務不只是幫助孩子準時參加兒童團體輔導或諮商,接送的過程也是個行為示範與心靈陪伴,志工與孩子需要時間磨合產生信賴,志工必須具備同理心,孩子有某些狀況才需要參加兒童團體輔導或諮商,一開始可能孩子會去挑戰志工的界限,使志工感受挫折,在面臨服務的「承諾」與服務的「挫折感」彼此拉扯,有時候志工因此退卻,嚴重可能喪失服務的信心與熱情,變成不敢再當志工,只有堅持服務「承諾」的志工,才能體會倒吃甘蔗的感覺,陪伴不同孩子也能幫助志工本身有不同的成長,服務最大的快樂不僅是幫助別人,同時也幫助志工去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