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分享
2022-02-07
/%E5%A4%A7%E8%B1%A1%E6%8B%89%E8%8A%B1%E5%92%8C%E5%B0%8F%E7%86%8A%E6%8B%89%E8%8A%B1.jpg)
「聽起來即便你/妳這麼的生氣,但還是願意跟對方討論孩子的事情,這真的很不容易,你/妳是怎麼做到的?」
當我對著氣憤難消的父母提出這個疑惑時,他們的回答總是:「為了孩子…」。因此當關注是孩子的需要時,我發現父母的情緒多半都能漸漸趨緩,眼神也會瞬間變得柔和,甚至在與對方共同會談時,不忘稱呼彼此「爸爸」、「媽媽」。此外,在聊到對孩子喜惡的了解、孩子超人一等的表現時,那種自信、喜悅、以孩子為榮的表情,身為社工我完全能感同身受那份愛孩子的心意。
是啊~一輩子的稱呼、一輩子的責任,不為別的,只因是父母。
為孩子的想法從來沒有對或錯,只是有時候我們太生氣、太著急了,也因為過往太多的不愉快,所以經常記得的是「對方的不是」,也就容易忘記那些話語中,其實有許多對孩子滿滿的心意。
許多離婚後的父母常會告訴我:「對方很難溝通」,認為根本不可能與對方一起分工照顧孩子。但你們知道嗎?一起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批評對方,其實就是一種「愛孩子共擔親職」的體現,因為你們允許孩子不需要跟你們同一個鼻孔出氣,讓孩子只是孩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