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分享
2018-12-07
夫妻離異過程中,除了要處理各自的情緒外,也需要去顧及孩子在此過程中所經歷的變動;父母雙方都有責任協助孩子適應父母離異後的生活,而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讓孩子能持續與雙親維持互動、相處,如此才能減少孩子面對父母離異的失落與傷害。
實務上,常看到父母雙方因為子女探視的時間問題引發更多爭執,甚至再起訴訟,例如,孩子某些活動安排與原定的探視時間衝突;或是探視的父母因臨時狀況無法依約前來,雙方在試圖調整探視安排過程中,很容易因為用字措辭、語氣、溝通方式或態度等,勾起對方過往的不滿,導致父母再起衝突—探視方父母認為自己倍受刁難,同住方父母則感受生活受到干擾,最後被犧牲的卻是孩子該享有的親情!
當父母因更改探視一事再起衝突時,別忘了孩子也身歷其中,孩子可能再次經驗過往的擔心、焦慮與不安;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建議父母除了事先談妥穩定的探視計畫,也要能維持靈活應變的態度,同時在溝通的過程中,善用「我訊息」,就事論事、避免人身攻擊,共同合作思考解決方案,要跟對方溝通前,先預擬草稿,謹慎用詞,例如,探視方父母可以這樣表達:「我因為公司臨時調派出差到外縣市,本週無法與孩子相聚,我希望與孩子相聚的時間可以改成下週同一時間或是其他你也方便的時間,不知道你是否同意?希望不會影響到你原本的規劃安排」。
同住方父母可以這樣說明,「孩子昨日確定感染了腸病毒,目前體力不佳,醫師也說必須在家休養,我知道你跟孩子的相聚很重要,但是為了孩子身體健康,希望你能同意探視時間改至下週同一時間,可以嗎?希望這不會影響到你下週的安排。」
離婚後,父母應該將彼此視為經營事業的夥伴,因為你們一起經營的是「孩子的幸福」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