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跟爸爸玩,可是媽媽看見了會不開心,阿姨(指社工)我要把這些全部鎖在大腦裡。」
這是在會面服務中,一位4歲多的孩子告訴我的心情,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夾在父母關係中的為難、煎熬與無奈。
電影「梅西的世界」,描述一位六歲的小女孩梅西,面對父母的離婚,讓單純的她不得不面對這場家庭風暴。梅西的父母在探視過程時常謾罵彼此、離間女兒與對方的關係,即使如此,梅西還是渴望父母的關愛,然而在這一連串的針鋒相對之下,梅西逐漸明白-我的家庭不可愛了。
當婚姻關係結束了,似乎隱約的宣告親情也將隨之暫停。每當孩子滿心期待與父(母)親會面後,卻又配戴著另一副無感面具回到「那個家」繼續生活著,孩子不懂為什麼我有兩個家?為什麼大人都說「我們還是愛你的」,可是卻在我面前一直說爸爸(媽媽)的不好,這樣的愛好不開心喔!
離異的父母常因為彼此的情緒衝突而無意識的爭執我對、你錯,漠視了孩子的情緒,無形中間接的衝擊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對家庭的安全感。兒福聯盟提醒離異父母應試著從孩子的視野瞭解他(她)的感受、需求,避免讓孩子在這段風暴期間變成無所依的人球,使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中繼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