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先生4歲兒分離爆哭 哄騙不是辦法!專家教離婚爸媽「可以這樣說」
李惠娟/兒福聯盟資深主任
理科太太與理科先生的離婚看似結束了,卻在今日又引發議論,理科先生因為心疼孩子而內疚,理科太太也很快做出回應,看來調解離婚雖然有探視方案,但顯然不夠,當離婚又涉及年幼子女時,除了離婚條件外,還有很大一塊需要協助的是——離婚親職教育!
【負面情緒解讀童言童語,可能累積出的後續效應】
孩子因為想要待久一點而鬧情緒,相信很多探視方的家長都不陌生;為了遵循雙方協議,探視方只能用各種方式引導,甚至用騙的,好讓孩子回到同住方身邊。對探視方而言,這可是千萬難啊!明明我跟孩子都還想繼續待在彼此身邊,我卻要當那個把他狠狠推走的兇手?
但換個角度,很多同住方看到懊嘟嘟的小臉蛋或是哭紅的眼睛,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他怎麼讓孩子這樣傷心難受,真是不會照顧孩子!有些孩子因為年幼或是夠安心,可能敢於直接開口說:我還想跟爸爸(或媽媽)玩!但如果孩子知道父母雙方關係緊張,可能就在同住方詢問他為何哭哭時,講了不符實情的話,甚至說:我討厭爸爸(或媽媽)!但孩子隱藏沒說的下一句話是:「為何他不能繼續陪我玩?」
大家可以想像,父母雙方如此不同的解讀,會累積出多少後續效應嗎?尤其當父母雙方對彼此本來就有很多憤怒、不滿或不信任,更容易「以愛孩子之名」轉而引發更多的衝突,甚至司法訴訟。
新聞資料中,我們看不到兩位父母各自怎麼安撫孩子。如果可以,探視方在面對孩子不肯結束陪伴時,可以說:我知道你好希望爸爸(或媽媽)繼續陪你玩、陪你睡覺,你好捨不得跟我分開,我也一樣!但是我跟媽媽(或爸爸)講好了,今天先跟你玩到這邊,等一下我會送你回去,然後明天一早,我會去接你,我們會再繼續一起玩一整天!
如果需要,也可以提供一個安撫物,代表爸爸(或媽媽)陪孩子回去、陪孩子睡覺;甚至也可以在孩子睡前,透過電話再跟孩子說個床邊故事,當然,這會需要同住方的協力,所以最好事先都能協調好。
在兒福聯盟家事商談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會陪父母討論怎麼做離婚告知、怎麼回應孩子的疑問情緒;我們也透過離婚親職教育的課程或團體,教父母怎麼溝通孩子的事情,怎麼讓孩子安心的在兩邊來去,因為好好談離婚不是只有談出條件,還需要讓父母學會不一樣的親職能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