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婚姻破裂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孩子,孩子在此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混亂、不安不亞於父母。Wallerstein 和Kelley(1980)曾經研究兒童對父母離婚事件的反應,雖然依據不同年齡兒童而有不同的身心特質或反應,但可以看出學齡前期跟學齡期(5~12歲)階段的兒童,普遍會因這個生命中重大的失落事件,出現憤怒、焦慮、悲傷…等情緒,也會呈現易怒、退化、幻想、與一方關係緊張…等行為,他們多數會認為父母親的離婚跟他們有關而會自責,也對所發生的事一無所知而感到困惑,突來的失落加上不得不面臨的變動,讓他們處在心情很不穩定的狀態下。
當然許多孩子多少能度過這個辛苦的過程,並慢慢地回到原來的狀態,用新的方式與父母相處,這種調適能力跟復原力除了跟孩子本身的彈性有關以外,有很大的一部分跟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這個過程有關。
如果,孩子得以知道父母分開是經過父母慎重的決定、也是為了三方更好,跟自己做了什麼沒有關係;如果,孩子知道他們難受的心情是正常的,有人理解,即使難以忍受也有人可以陪他度過;如果,孩子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變化,父母將會用不同的方式陪他長大;如果,孩子知道有擔憂可以明白地表達,不用隱藏或壓抑…,這麼一來,孩子會因為父母可以與他討論這些對他來說很要緊的事,而較為安心,因而能漸漸地調適。
為了讓這麼多如果的事可以成真,兒盟為這階段面臨父母離婚的兒童製作了一系列手冊,讓孩子在父母離婚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心情、生活變化跟重要事務,都有機會得以被開誠佈公地討論,不須隱晦不明,也讓這些事變得較容易理解。這不僅僅是為了照顧孩子的心情;也期待提供家長有具體的方向,可以帶著孩子討論這些因為父母分開將會遇到的大小事。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仍是期待孩子能回到孩子的角色,一樣地擁有童年生活,持續不變地在爸爸與媽媽的關愛下長大。
📚電子書連結:https://www.children.org.tw/goodbye/ebook
📌紙本索取:請電洽各區親子維繫組
台北:(02)2550-5959轉2
新竹:(03)667-0022
台中:(04)2202-5399轉5
高雄:(07)350-1959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