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爸媽們是否瞭解,經歷父母離婚的過程,很多小朋友其實心裡曾有這些想法:
「不要讓我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這讓我很痛苦!」「不要叫我當傳聲筒。」
「不要從我這邊問我爸(媽)的事。」「不要拿我的說的事來怪爸(媽),我會覺得我好像闖禍了。」
「不要跟我抱怨爸(媽),也不要在我面前跟親友說爸(媽)的壞話」
「生我氣的時候,不要跟我說:再這樣就過去跟你爸(媽)一起住。」
「現在我只想跟爸(媽)相處,我還不想跟爸(媽)的新對象一起。」
「不要常為了錢吵架。」「離婚了,拜託就不要再吵了!」
「爸媽你們可不可以好好相處。」
但為什麼孩子們這些心裡話爸媽們沒辦法接收得到呢?其實,孩子們腦中也存有著這樣的疑惑:
「這些話真的可以說出來嗎?爸媽聽到會不會不開心呢?」
「爸媽已經很難過很痛苦了,聽到這些話會不會讓他們更難受?」
「說出來爸(媽)會不會以為我在幫另一方說話?」
「他們現在這麼忙,有空關心我嗎?」
感受得出來,孩子念茲在茲的是他所在乎的爸媽心情,因為那是孩子所仰望跟仰賴的對象,希望爸媽好好的,能護衛自己長大,這原本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現在已經變得很不容易。
如果爸媽已經不再認同當初相愛的兩方共同許下承諾的那一刻;那麼能不能把焦點放在當孩子出生時,心中多麼地欣喜地看著他、想守護著他長大的那一瞬間呢?
📣當感動於他的出生之際,爸媽也對他有著承諾:是雙方所愛的孩子,定會陪著他長大成人。說起來,這也是孩子們最純粹的渴望,可以一樣地愛著爸媽,也可以一直被爸媽愛著長大。所以,愛孩子的爸媽們,別把戰場拉到所愛的孩子跟前,找個機會聽聽孩子真實的聲音吧。
👍以下分享公視主題之夜𝐒𝐇𝐎𝐖《為了孩子,我們離婚好不好?》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89-geriLHE
「盡量用對話與行動告訴孩子,父母的愛不會因離婚而改變」,讓孩子感受到親子之間愛的完整性外,也有機會聽見彼此不同的聲音,曾心怡心理師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