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少代表站上立院質詢台 大聲說出對2020新總統的期待
「不要讓戰爭發生,讓我們有個好的環境」七年級學生
「國家的年齡層很多,不只有成人有自己的想法,小孩也有,希望所有人能重視我們」八年級學生
各區兒少代表,兒盟執行長白麗芳,王育敏立委,李麗芬立委與政府官員代表,今日參於108年度兒少高峰會,發布最新兒少表意權調查,要大人代表傾聽兒少的聲音
距離總統大選只剩70多天,逾千位兒少寫下對未來總統的期待,有超過3成(33.8%)希望改善現行教育制度和學校環境,近3成(29.8%)希望能增加休閒時間像是調整上下課時間等等,也有17.6%關注社會弱勢議題。兒福聯盟(以下簡稱兒盟)今舉辦108年兒少高峰會與記者會,全台兒少代表親身參與,對大人代表的立法委員: 李麗芬委員,王育敏委員,黃國昌委員,蔣萬安委員、政府代表們: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簡慧娟署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彭富源署長,與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林春燕簡任視察,與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鍾瑞蘭司長進行質詢模擬表達對政策意見與觀點,更邀請德國邀兒少培力實務專家Mohammed Jouni列席指導,並在下午座談分享難民營的兒少培力經驗。
花蓮兒少代表-花蓮高商高三羅懷恩與高一生廖晨皓與國二生廖婕汝,在立委王育敏的陪同下跟政府代表進行質詢。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傳統俗諺囝仔人有耳無嘴,但政府的每個政策與決定都將深深地影響每個國民,身為國家未來棟樑的兒童對於社會公共事務應「有耳有嘴」。兒盟也同步公布2019年台灣兒少表意行為及經驗調查報告,發現雖然有逾8成(84%)學童認為社會議題也跟自己息息相關值得關注,並且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也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但只有2成3(23.2%)的孩子會對社會事件或公共議題積極表達,2成6(26.3%)的孩子表示想說卻不太了解,更有近5成(46.8%)對社會事件或公共議題沒意見或沒有想法。而且年紀越大的孩子,越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意見。為什麼孩子在生活中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呢?透過調查發現社會、學校及家庭都會影響孩子的表達意願,有近三成四的兒少經常覺得就算自己說了自己的意見,大人也不會聽;更嚴重的是有三成一的兒少曾因表達自己意見而遭到大人的懲罰或斥責,這些負向經驗都會影響孩子的表達意願。
白麗芳強調,兒少的發聲,除了表達孩子的意見或心情外,更能有助於孩子學習溝通合作、增加判斷力與看見自己的價值。為促進台灣兒少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或意見,應建立友善的社會環境,因此兒盟呼籲大人們要聽孩子說,給孩子資訊,並鼓勵孩子表達。
聽孩子說:對孩子而言大人不聆聽自己,比大人懲罰或斥責自己更具殺傷力。故此,社會大眾應多加聆聽孩子的意見,不應覺得他們年紀少、不懂事,就忽視他們的聲音,甚至懲罰或斥責他們。家長若能每天抽空跟孩子聊天,分享自己生活的大小事,也能增加孩子表意的積極程度。
給孩子資訊:足夠且合適兒少理解的資訊,以及容易接觸的討論管道,都對兒少表意參與有正向的影響。政府在提供資訊和兒少發聲管道,以及學校進行活動時,應同時考量兒少的年齡和性別差異,盡量讓孩子能在友善兒少的環境下,得到容易理解且充分的資訊,以及鼓勵他們勇敢以不同方式來表達自己。
鼓勵孩子表達:家庭、學校作為兒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場域,父母及師長應多加鼓勵孩子從他們生活感興趣的事件開始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孩子從表意實踐中關心自己的權益和社會大小事,當個負責任的社會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