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離異增難題,親子習題解不清?
「爸媽一直吵架,是不是因為我不乖?」
「婚姻已經無法維持了,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不讓孩子受傷?」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一年有超過5萬對夫妻離異,而106年度就有58,252名未成年子女是因為父母離婚而辦理監護權登記。兒童福利聯盟從近年來離婚親職諮詢專線所接獲將近3000通諮詢電話的經驗卻發現,來電諮詢的家長僅22.5%會特別留意詢問孩子在離婚過程中的感受及反應,多數面臨離婚衝突的家長深陷在自己矛盾與衝突的情緒中,未必顧及孩子的感受。兒福聯盟承接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委託辦理的「同心園親子會面中心」,為了幫助面臨離婚或分居的家長關注到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並且學習成熟的方式幫助孩子用健康的心態走過父母離婚的風暴,特別在昨(14)日星期天下午舉辦離異父母親職講座「從家庭系統看離婚親職」,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張世華教授現身說法,以自身成長於離異家庭的心路歷程,透過其所專長的「家庭系統理論」來解說父母如何覺察自身面對婚姻關係問題的方式,學習做情緒成熟的父母,幫助孩子即使經歷父母離婚的風暴也能健康地成長。
張世華教授以自身成長於離異家庭的心路歷程,
透過其所專長的「家庭系統理論」來解說父母如何覺察自身面對婚姻關係問題的方式
在這個酷熱的仲夏午後,同心園的教室坐滿了聽眾,張老師藉由分享自己從國小以來經歷父母的離婚、家庭的巨變、頻繁的搬家以及夾在衝突且無法溝通的父母中間,如何掙扎地生存、長大的過程,運用家庭系統觀點帶領聽講的家長們看到,父母過度把孩子捲入夫妻關係問題所引發後遺症。講師真誠分享著才小學階段的小小心靈,快速發展著對家庭、對社會乃至對生命的重要認知,卻已經歷父母分開,爸爸媽媽先後離家,三兄妹相依為命隨父親南北遷徙,更在進入重組家庭的過程中,因為忠誠的兩難使得父女關係面臨劇烈的矛盾與衝突。每個階段刻骨銘心的煎熬與痛苦,在在令在場的家長們聽得揪心,也深深理解著,從孩子的角度如何在經歷他們小小世界的大爆炸。
老師真情分享感動家長;專業理論引領全新眼光看見希望
對在場的家長們而言,要如此真實地聽到孩子的心聲又是多麼的不容易!父母當面臨婚姻無法維持,往往本身已經深陷矛盾、悲傷與憤怒等種種複雜的痛苦與困境之中,此時還能夠因為關切孩子的心情,努力想要了解和學習在此同時要如何陪伴和支持孩子好好的渡過風暴,我們更要對到場聽講的爸媽們獻上由衷的敬意!因為這是個極為艱困的歷程,講師也分享到自己經歷這樣的童年也促成她大學畢業之後一心嚮往出國進修心理諮商,甚至花了20年的時間既是學習諮商專業也同時治療自己,慢慢體會到當年父親的辛苦與為難,並重新找回與父親關係的正向連結。現場許多家長們,一邊認真聽講做筆記,卻也同時還要頻頻拭淚,努力平復著內心澎湃的情緒。講師不僅用真實的情感,深度分享著自己及家人如何從痛苦中一步步走來的種種煎熬與辛苦,更因此能夠與現場家長們的心相互連結,逐步帶領大家領略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艱澀,幫助家長們看懂當父母本身因為焦慮而逃避真實面對或處理夫妻關係中的困境,而透過向孩子抱怨、求尋孩子連結等方式把孩子拉進來形成三角關係,長久下來不僅使夫妻間關係的問題凍結在原點未解決,更加破壞且侵蝕家庭關係的基礎。更甚者可能因為孩子捲入得太深,小孩吸收過多父母衝突下的焦慮,反而出現種種心理或行為的問題,或是父母將自己的問題投射到孩子身上,因此變成了孩子用他們的問題在消化父母的焦慮。這真是給現場家長們一記當頭棒喝!好幾位爸媽陷入沈思,且紛紛振筆疾書,也有人還充滿困惑地慢慢消化。但無論如何,講師帶來一個清新的視野,引領家長們站到一個跳出漩渦的位置與角度,重新審視過往在家庭系統中種種的事件與經歷,有機會重新理解並詮釋家庭成員共同經歷那風波不斷的離婚過程背後的意義。
離婚不是問題;做個情緒成熟的父母;勇敢面對關係中的焦慮;幫助自己也幫助孩子。
講師最後給家長們幾個非常重要的建議:
1.問題本身其實不是問題,如何處理和解決才是問題,因此離婚並不是問題,怎麼好聚好散,並且成熟的處理離婚後的子女照顧計畫才是問題。
2.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別人來得有用,透過自己內在的改變最能夠幫助自己和孩子跳脫僵局,好好思考自己想成為怎麼樣的父母就能夠由內心產生最佳的自我引導。
3.做一個情緒成熟的父母,這雖然是一生的功課和挑戰,但是從現在開始就不算晚,不再讓孩子夾在父母中間或把孩子當成對付另一方的籌碼,才真正有機會從困局中解套。
4.勇敢面對與忍受關係中的焦慮而不是逃避,保持真實的接觸才能真正面對問題,為自己的焦慮負責,過程中的艱難要記得要尋求專業資源協助,如此才能幫助孩子有更健康的力量從父母離婚的風暴中回復平穩並得到正向的成長。
兒福聯盟李惠娟主任與講師一同回應家長們的熱烈提問
講座最後開放觀眾提問,現場不僅有面臨離婚的爸爸、媽媽熱烈提問,還有認真的阿嬤及教師,為了孫子、學生踴躍發問。包括如何幫助稚齡的幼兒理解父母離婚、孩子還非常小是否就直接減少與爸爸接觸、如何自我改變練習情緒成熟與分化、選擇合適的再婚伴侶及如何幫助孩子調適、爸媽對孩子的虧欠感卻使父母變成子女情緒勒索的對象…等豐富的提問,可以看出現場的家長們真的非常用心聽講且深入思維,也提出了非常好的問題。李惠娟主任說明,我們希望幫助離婚父母看到,給孩子愛的保證,並且繼續讓孩子擁有爸爸媽媽兩邊的愛,才最能幫助孩子安全地度過風暴。而有了正確的概念後如何實際運用確實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課題,因此同心園10月將再辦理連續四次學習實際操做與演練的「離異父母親職團體」課程,預計9月開始接受報名,教導從如何認識並管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面對與處理衝突、進而學習溝通與協商等進階課程,來協助家長們學習實際運用的方法;張老師也極力的呼籲,不是逃避,減少孩子與另一方接觸就可以解決問題。所有的問題都不會是單一因素造成,關係是互動而來的,父母能夠示範如何勇敢的面對關係中的焦慮,更是能夠幫助孩子長出力量的正道。兩位講者都共同勉勵現場的爸爸媽媽們,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觀照自己如何因應關係中的焦慮之後,才能夠勇敢面對,孩子一定也會有他們內在的能量走出困境。
關於同心園-親子會面中心
- 服務專線:(02)2356-0980
- 中心地址:10059台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一段54巷5弄2號
- 傳 真:(02)2356-0955
- 電子信箱:visitation@cwlf.org.tw
- 服務時間:週一~週日上午9時~下午6時(週二、國定假日與連續假期不開館)
離婚親職諮詢 宣傳短片:https://ppt.cc/fR69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