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堵黑心托育、教保人員 讓家長安心托育!
據統計全國共計有907所托嬰中心,6323所幼兒園,總計收托544,970名六歲以下幼兒[1]。這些托育機構對家有六歲以下幼兒的雙薪家庭來說,原本是該讓父母安心之所,但兒福聯盟統計今年度報載托育機構嚴重虐待幼兒案件,累計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2件,光是三月半個月左右就發生9起,尤其是上週發生在托嬰中心保母虐嬰事件,從監視影片中看到保母粗暴的打罵毫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幼兒,縱使周圍有其他保母卻沒有予以制止,如此殘忍冷漠的情境令家有幼兒的家長們既痛心又擔心,深怕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除了濫罵、辭退這些黑心無良保母,我們更關心托嬰中心、幼兒園等這些托育機構令在督管程序上,到底是哪個螺絲鬆了,讓原本帶著天使光環的托育人員變成戕害幼兒的魔鬼?連幼兒最基本的生命保障都無法保證的托育環境中,家長怎麼敢多生?少子化問題怎能有解?兒盟從托育制度面、法規面和通報責任等缺失,提出以下呼籲:
一、過勞托育人員,殃及嬰兒?降低師生比 提升托育照顧品質
眾所皆知,照顧幼兒一刻不得閒,家長常忙亂的團團轉,尤其是兩歲以下的不會表達只會哭的嬰兒,即使是1比1的照顧壓力都會爆表。而「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規範托嬰中心的托育人員與嬰兒比為1:5,托育人員根本難以顧及每個孩子,更導致托育人員根本無暇休息,工作時間變相延長,長期下來,導致情緒不穩,甚至是失控拿幼兒出氣乃是時有所聞。衛福部原先提出降低托嬰中心照顧比例的草案,但卻礙於各方壓力遲遲未送出,令人遺憾。托嬰中心的經營成本重要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重要?一次又一次的虐嬰事件顯現一打五的照顧品質著實堪慮,我們誠懇呼籲衛福部應儘速通過調降托嬰中心的照顧比例,以確保嬰幼兒的照顧品質。
二、風頭過了再回鍋?列管全國不適任托育、教保人員 維護幼兒生命安全
三天兩頭就出現托嬰中心保母,或是幼兒園老師不當管教或虐待事件,但新聞熱潮過後,試問,主管機關對於所謂的不適任的托育人員,除了依情節輕重酌情審定,予以離職、罰款,最重得以吊銷執照之外,有無建置不適任托育人員名單,並加以列管,避免其再進入托育場域任職?
檢視相關法規,並沒有列管不適任托育人員之規定,因此根本不知道其實際下落。而教育部「幼兒園不適任教保服務人員之通報與資訊蒐集及查詢辦法」目前仍在草案階段,何時可以核定實施仍遙遙無期,以至於不適任托嬰中心托育人員或幼兒園教保人員搬遷或改名後,重新回鍋新聞時有所聞,凸顯了法規無法落實,不適任托育人員退場後督管不足之問題。因此,兒盟建議衛福部應比照教育部補習進修及教育法之狼師條款,透過修法盡快建置不適任托育人員資料庫,而教育部應加快核定公告「幼兒園不適任教保服務人員之通報與資訊蒐集及查詢辦法」,防堵這些有前科的黑心托育、教保人員再進入現場威脅孩子安全。
(阿福媽媽兒子交給托嬰中心照顧,連日新聞事件令她憂心)
三、身為責任通報者卻冷眼旁觀?加強宣導托育、教保人員責任通報
上週案件最令人心疼的是,保母動手施虐幼兒,而在旁同事卻沒有出手制止,甚至是冷眼旁觀的反應,令人憂心此類不當管教行為已被默許可以發生在托嬰中心內,並已被視之為常態。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3條與第54條規定,保育人員因執行業務常接觸到兒少,已被列為「責任通報人員」,但衛福部2016年兒童少年保護通報處理來源統計顯示,責任通報數有44,889件,來自保育人員的通報數僅有180件,教保服務人員的通報量更低只有169件,幾乎都只有千分之3、4左右,對比此通報比例極低的現象,恐怕反應出保育、教保人員未善盡責任通報之責。如果身為第一線的幼兒照顧者,在身邊的嬰幼兒遭遇人身安全時,卻不挺身而出,甚至冷眼旁觀,才會放任無良保母欺凌幼童事件一再發生。因此,兒盟建議衛福部和教育部都應該要加強宣導托育、教保人員責任通報之規定,加強其對相關業務的瞭解及對其自身通報責任之體認,培養對兒少保護、家庭暴力及性侵害事件之敏銳度、辦識能力及責任通報觀念,以維護幼兒權益。
為了解決少子化問題。行政院宣示要快速增加托育機構數量,甚至將用公私協力的方式降低托育的成本。但除了成本的考量,家長其實最在意的還是托育的品質,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中最珍惜的寶貝,但卻屢屢傳出機構虐嬰虐兒憾事,讓育兒家長人心惶惶。兒盟再呼籲,政府拚生育率的同時,完善托育環境的相關配套措施應該一步到位,從托育照顧品質、托育人員工作量、不適任托育、教保人員列管機制與加強責任通報宣導等多管齊下,才能讓孩子受到最好的照顧,讓家長無後顧之憂的安心托育!
[1]幼兒園收托人數:521,904人;托嬰中心收托人數23,066人,資料來源:教育部、衛福部社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