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崇拜的「陌生人」?約六成孩子不會和爸爸說煩惱!

關鍵一:幼時父子互動是關鍵
學齡前講故事效果好,申請育嬰留停,爸爸僅占一成七
進一步了解影響父子關係的因素,結果發現幼時父子互動是影響的關鍵,其中幼時父子互動中有說故事的孩子,現在與爸爸保持很好的關係(平均76.2分),遠高於未說故事者(平均55.0分),顯然對促進父子關係相當有效。
但令人遺憾的是忙碌的爸爸似乎很難抽出時間陪伴幼兒,調查發現有半數左右的五、六、七、八年級同學表示在他們小時候,爸爸從未說故事給他們聽(47.6%)或從未獨自帶他們出去玩(43.1%),更別說請育嬰留停專職照顧了。陳麗如執行長表示:即使在積極倡議兩性平權的現代社會,父親中斷工作回家照顧幼子似乎還是像鳳毛麟角般珍貴,根據勞動部的統計發現,2016年台灣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者,爸爸僅占一成七的比例,媽媽們依舊是多數,申請比例相差非常懸殊。
關鍵二:媽媽支持大加分
豬隊友?四分之一媽媽不放心爸爸照顧小孩
父子親子關係需要媽媽「愛的鼓勵」。據統計,六成三(63.0%)的媽媽會鼓勵孩子和爸爸聊天、六成七(67.4%)會幫忙排解父子間衝突,不過仍有四分之一(24.9%)媽媽不放心爸爸教養小孩。但進一步分析發現,若媽媽對父子關係支持度越高,父子關係分數相對也比較高,可見媽媽在增進父子關係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建議媽媽可多用鼓勵和調解等方式,來協助父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關鍵三:父職參與很重要
孩子的大玩偶,三成一爸爸主責陪孩子玩
調查檢視和孩子有關的親職項目,準備三餐、安排孩子課外學習、看聯絡簿、參加學校的家長日或活動、陪孩子聊天,五個項目都是媽媽主責,而爸爸僅有陪孩子休閒運動比例高過媽媽,顯示爸爸的親職參與仍遠不如媽媽。陳麗如執行長表示:「男主外、女主內」已經過去了,爸爸的親職參與程度,孩子會看在眼裏,感受在心裏,而且確確實實影響彼此關係。調查也顯示,父職參與程度愈高的爸爸,父子關係也較好(72.8分相較於57.1分)。

關鍵四:父子對話內容影響多
別再只問「功課寫完沒?」爸爸開口說愛有助提升父子關係
爸爸們可能沒想到,平常和孩子說話的內容,也會影響父子關係!調查把爸爸常說的話分成關愛支持、生活規範管理要求、忙碌疏忽、威脅攻擊等四類,其中比例最高的就是「生活規範管理要求」,約八成五( 84.6%),爸爸最常和孩子說的前三名依序為:「快去睡覺」(44.7%)、「功課寫完沒?」(41.4%)和「考試考得怎樣?」(39.7%);相對來說,較少有爸爸會表達關懷孩子的話,比方說「最近好嗎?」(23.5%),更別說能具體表達感情的「我愛你」三個字了(7.4%)。
但「愛」的確是需要說出口的,進一步探究對話內容是否會影響父子關係發現,親子對話表達關愛支持的父子關係分數較高(71.5分),遠高於無此內容者(54.4分) ;而倘若爸爸最常對孩子說的話是忙碌疏忽的內容,如:「去找(問)你媽」、「下次/改天再說」,或是威脅攻擊類比方說「再這樣試試看/你死定了」,相較於沒有此類內容者,父子關係平均分數顯著較低。
陳麗如執行長表示,針對很多爸爸的問題:「不知道要怎麼跟孩子聊天?」,調查也特別以開放式問題主動詢問孩子的意見,歸納出孩子不喜歡和爸爸聊天的原因有:爸爸愛說教、爸爸都在玩電腦(玩手機)、爸爸不回應、爸爸不了解我、爸爸很嚴肅、爸爸很忙等等;而喜歡和爸爸聊天的原因則包括:因為爸爸講話很有趣、很了解我,總是會耐心地聽我說、會給予鼓勵…。要當個會和孩子聊天的爸爸並不難,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讓3C產品、忙碌的工作佔據父子相處的品質和時間,父子對話時更不能沒有回應、陷入煩人的說教或不重視孩子的隱私,也要注意自己的個性、脾氣是否成為關係的阻礙;要做的事就是:打好關係基礎、培養共同話題或興趣、嘗試讓聊天有趣、要聆聽理解、關心鼓勵,也可嘗試方法,讓孩子在父子互動中有收穫感和學習感。
記者會現場也請來知名部落客澤爸在內的兩組父子檔分享父子平時相處狀況,宸廷爸爸表示,因平常上班比較少有空陪伴孩子,但一定會參加孩子的校外教學,一來可藉此觀察孩子與同儕間的關係,二來實際參與孩子的學校生活也比較能和孩子有共同話題。親子部落客澤爸則表示,對於不知道如何開始與孩子互動的爸爸們,建議可以先從自己與孩子都喜歡的活動著手。而與孩子互動最重要的就是爸爸一定要先放下手機,認真地陪孩子去做一件事情,過程中可以以鼓勵、支持的字詞多多代替指責、批評與建議,以及說話時眼神要與孩子對視,讓孩子可以感覺到爸爸是喜歡聽她說話的,這樣孩子才會喜歡跟爸爸互動。
父親節前夕,兒盟發起「新好爸爸就4要」,鼓勵新好爸爸們用對方法,事半功倍,親子關係不留白:
- 關係建立要趁早 --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從孩子幼時開始
幼時父子互動是對父子關係最具解釋力的變項。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還小,爸爸可得好好把握機會跟孩子說故事、安排出遊等方式,讓孩子擁有美好的父子互動回憶,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基礎。除此之外,我們也建議政府可以針對兩性平等工作法中的相關規定,應再研議提高給付率,或特別針對爸爸的育嬰假申請,增添有誘因的設計,讓更多爸爸有意願參與孩子只有一次的童年。
- 孩子人生不缺席--爸爸積極參與父職,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本調查發現爸爸的親職參與僅在休閒運動上有較高比例,親職參與程度普遍不如媽媽,而父職參與程度高,父子關係亦顯著較好。因此鼓勵爸爸除了陪玩之外,也可以嘗試陪吃、陪睡、陪寫功課、甚至孩子生病時陪著照顧….不要在孩子的親職照顧中缺席。
- 互動親密有妙方--用心傾聽孩子聲音,愛要記得說出口
和孩子的談話互動有方,關係建立將事半功倍。調查發現勇於表達關心和情感的父親和孩子關係也會愈好。除此之外,每天花一些時間,遠離手機和工作,專心地和孩子聊天,培養共同興趣或話題,會讓孩子感受更多滿滿的愛。。
- 媽媽支持與鼓勵--支持爸爸照顧孩子,鼓勵父子多多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