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成三兒少可能嘗試第三、四級管制藥品!一成六兒少知道取得管道!

近日又因為藝人吸食毒品案件而引發「大麻」應不應該合法化的討論。「吸食毒品」不僅只是影劇新聞的個案,而是一個愈來愈嚴重的社會問題。從教育部與衛生福利部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可發現,兒少濫用管制藥品的問題從國小便已存在,至國、高中則為迅速蔓延階段。兒少所接觸的管制藥品,不是大麻,而多屬價格較低廉、相對容易取得的第三、四級,其中又以愷他命(K他命)為大宗。長期吸食的話會引發反覆性膀胱炎頻尿,嚴重的話,一輩子得包尿片過日子,甚至洗腎,更別說很多陷入毒海的孩子同時吸食不同種類的毒品造成身心受創、誤入歧途甚至毀掉了一輩子。本次調查發現,台灣兒少接觸第三、四級管制藥物的狀況已經出現了四大危機,:1) 約二成三(23.4%)兒少表示可能會想嘗試三、四級管制藥品;2) 約一成六(15.9%)兒少知道如何取得三、四級管制藥品;3) 超過六成(61.9%)兒少輕忽菸、酒和檳榔這類入門物質的風險性;以及4)超過四分之一(26.1%)的兒少認為自己若施用三、四級管制藥品,有能力控制用量。加強對三、四級管制藥品的防制,實在是當務之急
遭遇挫折、家庭沒溫暖,二成三兒少會想嘗試三、四級管制藥品
常去娛樂場所的人、網友以及成年朋友,一成六兒少知道取得管道
調查發現,二成三(23.4%)兒少表示可能會嘗試使用三、四級管制藥品。近一步探究動機,主要的原因則為「遭遇挫折」(55.7%)、「覺得家庭沒有溫暖」(50.3%)、「紓壓」(34.7%),以及「好奇」(29.9%)等,由此可知,感到壓力、挫折,但又難以從家庭獲得情感支持,很可能是促使兒少會想接觸管制藥品的原因。而更令人擔心的是,竟也有一成六(15.9%)的兒少知道取得三、四級管制藥品的管道。統計顯示,主要取得管道包括「常去娛樂場所的人」,其次是「網友」、「成年朋友」和「校外同學」。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孩子們的壓力愈來愈多,社會各種的誘惑愈來愈複雜,再加上取得管制藥品方便又容易,也難怪誤入毒品歧途的兒少愈來愈多,年齡愈來愈下降。
低估菸、酒與檳榔的影響性及接觸菸、酒,成為防制藥物濫用的漏洞
六成二兒少低估菸、酒、檳榔的危險性,五成四喝過含酒精飲料
本次調查設計了「第三、四級管制藥品認知程度」量表,測量目前兒少對管制藥品的正確認知水準,調查出來的平均分數是81.15分。整體而言,多年來校園反毒教育已有部分成效,我國兒少對管制藥品多具有正確認知。不過進一步探究各題的回答狀況,發現「有吸菸、喝酒或嚼檳榔的人較不會使用管制藥物」、「我有能力控制使用管制藥物的份量及次數」、「使用管制藥物不會對人際關係造成不好影響」等題目有較高的答錯率,尤其有超過六成兒少(61.9%)對於菸、酒、檳榔這類入門物質的警覺性表現明顯較差。
此外,這次報告中,兒盟也調查了兒少是否有接觸或購買菸、酒的經驗,結果發現,有喝過酒的受訪者高達五成四(54.1%),主要是喝啤酒(54.1%)與冰火系列調酒(53.2%)。有20.9%的兒少表示曾買過酒,有13.6%的兒少表示曾買過菸,購買菸酒的前兩大管道是雜貨店和超商。
根據進階理論、閘門理論(Gateway Theory)的看法,菸、酒、檳榔往往是濫用者在接觸管制藥品前會使用的入門物質,而將第三、四級管制藥品摻入合法成癮物質中,降低兒少警覺性、誘人違法的情形更是層出不窮。但從兒少對於菸、酒、檳榔的輕忽認知情形及實際的購買、食用經驗可以看出,對於兒少菸、酒、檳榔等不良物質的防制現況可能是反毒工作的一大漏洞。
自信低、大人責罰多或是經常出現聲色娛樂場,讓孩子身陷毒海
兒盟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要讓孩子們遠離三、四級管制藥品最重要的就是要先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會導致孩子們想接觸,調查報告中進一步探究發現,若兒少「未成年朋友接觸菸、酒、檳榔等不良物質的情況越嚴重」、「頻繁出入風險娛樂場所」以及「對管制藥品的正確認知水準越低」,則有較為親近管制藥品的狀況。除此之外,孩子們的生活滿意度或是自我認同狀況也會影響兒少是否接觸管制藥物,調查發現常被父母、師長責罰、缺乏自信或缺乏自制力的兒少,也比較會想嘗試管制藥品。
醫師專家解釋藥品分級程度,建議家長關懷孩子生活
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林式穀醫師說明:「管制藥品除了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之外,成癮之後產生依賴,為了要經常性的補充施打,會做出一些危及社會安全的言行,所以需要政府依據各種物質的成癮危害程度做出分級與管制。」
成癮科學會洪嘉均秘書長補充:「國內針對國小學童進行的數據研究相當寶貴,此階段的孩子正處於人格發展的時期,生長背景與教育環境等重重原因,都會影響兒少接觸管制藥品的風險程度。家長應積極關心孩子生活與情緒,協助兒少建立自我認同,增加紓解壓力的多元管道。」
兒少遠離「毒害」,兒盟四點呼籲
在毒品防制上,預防勝於治療的,與其亡羊補牢的耗費資源協助戒毒,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們遠離「毒害」,兒福聯盟提出以下呼籲:,
- 菸酒要遠離
切莫低估菸、酒、檳榔的不良影響,正值發育中的兒少一旦接觸,對健康造成的傷害甚大,更可能成為孩子們接觸管制藥物的警訊。建議家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以身作則,戒除或不在子女面前使用,不要將菸、酒、檳榔放置於兒少容易取得之處,避免子女模仿或養成使用習慣。而政府則應加強對合法成癮物質的銷售管制,降低兒少的可近性。
- 家人要關心
根據相關研究,有穩固的人際關係,擁有愛與被愛的經驗,可培養正面人格以及良好的挫折忍受力。這種個人韌性是對抗管制藥品誘惑的絕佳防衛武器。因此在家庭層面,父母可把握與子女每一次的互動,協助孩子於成長過程中學習面對挫折;而在個人層次,則多關心周遭親人、朋友、同學的狀況,適時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即便只是單純的陪伴與傾聽,都能為當事者帶來莫大助力。
- 娛樂要安全
為紓解壓力,適當休息與休閒是必要的,不過兒盟建議兒少們不要過於頻繁前往具風險性的娛樂場所。而至娛樂場所休閒時,除了慎選店家,更要堅持不接觸菸、酒及來路不明的物質。
- 反毒教育要多元
除此之外,站在早期預防的角度,宣導教育是很重要的保健措施,但應避免流於形式,且盡可能地貼近生活才能。另外像是利用多媒體媒介、圖像、小型活動或遊戲、戶外實地教學、結合音樂會、小班制講習、具幽默感的講解、互動式教學等方式,也都有助於提升宣導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