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報告]2014年台灣青少年身體形象暨整形態度調查報告
◆ 少年身體形象只有70分,二成三青少年覺得自己的外表身材不及格想改變
七、八月暑假來到,是年輕學子們旅遊、度假,放鬆充電的季節,也是許多學生變身、變臉,以求在新學期前能讓自己「煥然一新」的最佳時機?衛福部於今年二月雖已公告禁止未滿18歲民眾做侵入性整形手術,但卻抵擋不了青少年們愛美的心,很多孩子把握長假以激烈節食、購買化妝品、甚至微整形等其他手段來改變自己的外表。青少年為什麼這麼愛美呢?他們希望自己的外表變成哪種美?兒盟今天公布了一份「2014年台灣少年身體形象(body image)與整形態度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台灣少年的身體形象分數平均為70.6分,其中分數偏低的少年比例為23.8%(未滿60分)。進一步檢視身體形象分數在年級、性別上的差異,少女身體形象偏低(34.7%)的比例也較少男(10.0%)更為明顯許多,此外少年隨著年齡漸長,越對自己的體型和外表持有較差的感受。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說明進行此次青少年身體形象調查的主要目的與調查方式:所謂的身體形象(body image)包括一個人對自已身體外表的想法、感受和改變自己外表的行為。身體形象高的人可能自尊感較高、喜歡自己也不會因為外在而改變對自己的評價,但身體形象過於低落可能和較高的憂鬱情緒和飲食失調傾向有關聯。兒盟針對國中七、八年級、高中一、二年級,和高職一、二年級的學生(本文所稱之少年),以機率比例隨機抽樣方式於全台各縣市(不含外島)抽出國中、高中、高職學校共66所,對其學生進行問卷施測,施測時間為2013年12月16日至12月31日間,總計發出3377份問卷,回收279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2.6%,在96%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個百分點。
◆ 四分之一少女不滿意自己身體部位5項以上,最不滿意腿、腰腹和膚色
愛美是人之常情,尤其少年處在青春期身體驟變的人生階段,對自己的外表難免非常看重,但令人擔心的卻是愈看愈不滿意,調查發現有40.9%覺得自己身材過胖或過瘦、21.3%不喜歡自己現在的外表,女生對自己的外表尤其不滿意,高於男生一成以上。進一步了解少年最不滿意自己的部位也呈現出性別差異,女生最不滿意自己身體部位的前三名依序是腿(48.3%)、腰腹(33.7%)、膚色(27.4%),而男生則是肌力(27.4%)、腿(14.7%)、腰部腹部(14.3%);而且女生不滿意的身體部位數量明顯的較男生多,調查發現有超過半數(51.2%)的女生不滿意3項以上的身體部位,甚至有四分之一(25.6%)的女生不滿意5項以上,男生只有7.3%,可見女生對自己的外型尤其嚴苛。
◆ 少男少女生眼中的「女神」都需要皮膚白和腿長,但男生還要求胸部大(36.5%)
少男少女心中的「帥哥」一定要身高180和鼻子挺,但女生還要雙眼皮(42.7%)
不滿意自己來自於「超高」標準審美價值觀,詢問青少年心目中的帥哥美女條件。男、女生眼中的「女神」都需要皮膚白和腿很長,但男生還要求胸部大(36.5%);而男女生心目中的「帥哥」必備條件一定要身高180公分和鼻子挺,但女生還特別喜歡雙眼皮(42.7%)。男女生評分標準不盡相同,但不難看出這些條件都和螢光幕前那些經過精緻打扮、甚至打光、修圖的偶像、模特兒類似,調查也發現有35.6%的少年表示會努力讓自己的外表和身材看起來和明星、模特兒一樣,也有53.1%的少年表示電視節目中對外表的討論會影響其對自己或別人外表的評價,除此之外,也有三分之一的少年認為外在美較內在美重要(34.7%)、多數的少年認為外表好看的人較會得到別人喜歡(63.7%),在媒體大力放送白皙美人、混血臉孔、人魚線、馬甲線…等等的「審美」標準的潛移默化中,也無怪乎少年們對自己的身體外觀普遍不滿,甚至要靠外力來改變了。
◆ 五分之一的少年(23.2%)正在節食減肥、一成三考慮未來要整型
不滿意自己的外表身形怎麼辦呢?對沒錢又沒時間的少年來說,似乎也無法好好打扮自己,調查發現近半少年(43.8%)都表示出門前只要花10分鐘打扮就夠了、只有5.5%會花超過30分鐘以上的時間,也不到一成的少年表示會花很多錢購買化妝品或保養品,男生最常用打扮的方式依序是,健身(18.7%)、使用髮膠(11.8%)、保養皮膚(8.6%),女生則是:保養皮膚(38.7%)、防曬(34.3%)和戴瞳孔放大片(17.6%)。相較起來少女花的錢和時間都較少男為多。
相較起來,「少吃一點」的減肥是少年們改變自己外表較常用的方式,調查發現超過五分之一的少年(23.2%)正在節食減肥,其中女生(26.2%)又高於男生(19.5%)六個百分比以上。值得關注的是正在節食減肥的少年中,64.6%實際上客觀的體型(BMI值)為正常或過輕,根本不需要減肥,甚至調查也發現有一半以上正在節食減肥的少年自認體型正常或過瘦,但還是要繼續節食減肥,正在成長發育階段的少年追求「瘦還要更瘦」的「紙片人」,甚至過度節食減肥,或出現病態的厭食或是暴食症狀,實在令人擔心影響到其身體健康。除此之外更值得留意的是,調查也發現時下少年對於整形的態度相當開放,近半的少年(46.8%)認同只要想變好看就可以接受整形手術,也有24.6%的少年認為整形的好處大於風險。雖然目前大部分少年都未有整型的經驗,但調查發現有13%的少年在考慮將來要整形,其中女生又比男生的比例高出將近一倍。
◆記者會現場,讓我們來聽聽青少年與整形外科醫師怎麼說?
記者會現場也邀請到整形醫生蘇茂仁與現場的三位高中生對談「美」的追求。現場三名高中生皆分享自身或同學的減肥經驗,顯示普遍青少年對於身形的確相當重視,就讀高三的宓君,以身邊友人為例,對方儘管外型已偏骨感,卻仍嘗試每天午餐僅吃沙拉的節食減肥法,她發現該友人身體時常出現不適症狀,也常因此缺課,亦有同學嘗試使用減肥藥來達到減肥目的。18歲的祐豪則分享同學中,有人選擇以購買高額的直銷產品進行減重,每個月花費相當驚人,而他自己因曾透過運動方式,於一年內減重十公斤,不但體力更好,也抽高近20公分,這樣的成效,讓他持之以恆地選擇以運動方式來維持健康身形,也強力建議身邊友人可嘗試以運動代替節食,來達到減肥效果。幾位青少年代表更分享身邊不乏有朋友在打扮上會花費較多時間與金錢,特別是女生在購買化妝保養品上,可能每個月甚至會有上萬塊的開銷,出門前,更有人會耗上將近一小時的時間來打扮自己。對就讀高一的佳桓來說,她的確也會在意自己外表,但平常除非參加一些正式場合,否則不會上妝,她認為有自信的人看起來最美!
針對現下十分在意自我外在形象的青少年,與他們所嘗試的各種改善外貌的方式,知名整形外科醫師蘇茂仁醫師提出以下分享與建議:青少年正值身心都還在發育的階段,所以我們當然不建議他們進行節食減肥或是整形,首先,就生理上來說,可能會影響發育,再來就是心智上可能尚未達到一定的成熟度,未必能承擔此時期所下的決定。例如我某個患者,她曾多次進行隆胸手術,19歲時第一次做,後來陸續又做了3次,等當了媽媽,卻後悔不已想要縮小。也曾有個國小女生,家人送她割雙眼皮當畢業禮物,我也會擔心這麼小的時候做,其實過幾年可能這雙眼皮也會隨著發育就消失了。另外,人對於美的感受和定義,是可能會隨著年齡、心態或後天環境等等因素所改變,有可能你今天覺得雙眼皮好看,然後進行手術,幾年後覺得單眼皮也不錯,但已經回不去了,所以有時候整型也可能是一條不歸路。若心智上沒有足夠的成熟度去承擔你的決定,未來很可能走向懊悔的結果。最後就是,任何的手術或外力整形都會有一定的風險,這都是我們必須去注意及小心的。
◆ 多元每、健康美、自信美,新美感運動全民一起來
兒盟陳麗如執行長說:調查發現,少年的身體形象會受到同儕、家人和媒體的影響,46.2%的少年表示會因家人對其外表的評價(如:說其太胖)而想改變外表。46.5%的少年會因同儕對其外表的評價而想改變外表。但影響最大的是媒體,逾半數(53.1%)少年表示電視節目會影響其對自己或他人外表的評價,另外35.6%的少年表示會努力追求達到明星/模特兒的外表和體型。媒體上所呈現的審美觀,為台灣的少年們建立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審美標準,也直接影響了少年們身體形象低落,豈可不慎。
記者會現場兒盟發起了「新美感運動」,呼籲媒體環境建構「多元美」,不只是透過過度的化妝、燈光,甚至是修圖技術所強力放送刻板的美感標準,有更多元的選角、報導美的典範;大人世界鼓勵「健康美」,有健康為前提才有美,包括家長、師長都應該鼓勵孩子注重飲食的健康和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才能培養優美的體態,除此之外,醫師更務必對求助整型或減肥的少年做好心理和醫療必要性評估,以符合專業倫理、維護少年健康;更重要的是少年本身更應培養愛自己的「自信美」,不要單從外在的評價來建立自己的價值,追求那些他人設立、難以達成的審美標準,而要記得去發掘自己的美好和優點,並懂得欣賞自己獨特之處。
新美感運動,全民一起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TJ7Jefzfh0&featur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