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報告]2013年青少年休閒生活現況調查報告記者會
正值暑假期間,正是休閒玩樂的最好時機,孩子們是怎麼利用自己的休閒時間呢?運動、閱讀、還是出去玩?都不是,答案是:黏網路、抱電視、睡大頭覺。
兒盟今天公布了一份針對台灣國中七、八、九年級等正值青少年族群為對象做的「2013年國內青少年休閒生活現況調查報告」,結果發現了青少年休閒生活的現況中,出現了「三不一沒有現象」:不多元:調查青少年最常做的熱門休閒活動,多以室內活動為主,依序分別為上網(72.9%)、看電視(67%)、聽音樂(53.6%)、睡覺補眠(42.4%)。不知道要去哪裡:調查發現高達八成(78.9%)放假最常休閒的地方都在家裡,另外有五成五(54.6%)青少年更反應找不到適合的休閒場所。沒有人陪也沒有時間:調查發現有高達七成二(71.7%)的父母認為讀書比休閒活動重要,所以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對照孩子也表示有四成四(44.3%)青少年覺得沒有人可以陪伴一起從事休閒活動、另外有四成二(41.7%)青少年因為課業壓力太大,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力從事休閒活動,在家人不支持也不陪伴的情況下也難怪調查發現每每五個就有一個青少年不滿自己的休閒生活了。
兒盟黃韻璇執行祕書表示:青少年階段原本應該是愛跑跳、愛玩樂、有用不完體力的時候,但調查卻發現,台灣青少年幾乎是宅在家看電視、打遊戲、睡覺補眠,戶外活動幾乎是一片空白,青少年休閒生活顯然嚴重失衡,問題重重…
問題一:
缺乏有效紓壓,憂鬱情緒跟著來,青少年因為課業壓力大,被上學和補習填滿的狀態下,破碎零星的休息時間只能窩在家裡看電視、上網、打電動,缺少戶外日照、活動,無法有效紓壓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憂鬱情緒,根據兒盟自編簡易青少年憂鬱情緒量表發現,有七成二以上(72.3%)青少年曾經出現憂鬱情緒,其中高達近三成(25.9%)青少年出現中、高度憂鬱情緒。
問題二:
無聊掛嘴邊,喪失玩的能力,調查發現有三成四(34.3%)青少年對於從事休閒活動缺乏缺興趣與動力,六成六(66.2%)的青少年除了看電視、上網、睡覺以外,不知道休閒活動還可以做什麼?甚至有高達六成四(64.3%)的青少年在課後或放假的時候覺得很無聊。無聊掛嘴巴,連玩都不會的孩子,實在令人擔心缺乏創意和對未來的想像。
問題三:
政府忽視青少年休閒權,調查發現有高達七成(67.5%)青少年沒有使用過政府以青少年為主體而設立的公立活動場館或活動,青少年的主觀感受中,覺得青少年專屬的設施設備缺乏、而且近便性不足、另外青少年活動又少又貴。
記者會現場透過行動劇的方式,具體呈現現代孩子「只動眼睛和手指」的假日生活安排,加上父母親「只有讀書高」的期待,造成代國內青少年休閒生活不是躺著就是坐著,十分不健康。
記者會現場也邀請到3位國中生,針對大人提出自己的需求,石牌國中的黃詠洵同學(左起二)及中正國中的林秉群同學(左起三)都希望政府能多設立室內運動中心,讓青少年在炙熱艷陽、磅礡大雨的日子,也能有便利又舒適的休閒環境;薇閣中學的林士淵同學(左起一)則期待博物館能降低票價,讓青少年不會因為票價過高而無法進入博物館參觀。
兒盟提倡青少年朋友都應該多元、足夠的戶外休閒生活規畫,提出「新健康生活」呼籲,號召大家一起『動』起來:
♥ 政府辦活動:
政府應多辦免費或價格低廉、健康有趣、社區型並適合青少年特質的活動,進而推廣並鼓勵相關單位或民間團體辦理,而學校更應積極辦理社團活動,以符合近五成以上青少年對於政府或是學校對於鼓勵休閒活動的期待。
♥ 父母一起動:
父母對於青少年休閒生活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父母在工作、生活繁忙之餘,別忘了以身作則,從小陪伴與孩子共同建立運動習慣及多元休閒興趣,讓青少年擁有休閒的能力,更要接納並參與青少年休閒的活動,讓親子關係更活化。
♥ 孩子動一動:
就是現在,大家一起關掉螢幕,走出戶外運動休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