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報告] 2013年爸爸形象大調查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了,在這個接受孩子們表達感謝的日子,可知道孩子心中和父親相處的情形為何?孩子最擔心爸爸的事情是什麼?要怎樣才可以成為孩子心中的「完美老爸」?兒盟今天公布了「2013年爸爸形象大調查」,結果發現爸爸似乎難擺脫「忙主外」(忙碌在外工作)的角色,與孩子相處、互動的時間還是少得可憐,調查發現超過一半以上的爸爸不會每天回家和孩子吃晚餐、二成四(24.0%)的孩子一週跟爸爸吃飯的機會在兩天以下、甚至有三成四的爸爸在孩子睡前尚未返家;即使和孩子在一起,六成父子(女)最常做的事情也是「看電視」,僅有三成(29.9%)的孩子有機會常跟爸爸出去玩,無法滿足孩子們的期待(調查以開放題詢問孩子「最想跟爸爸一起做的事情」,許多孩子回答希望跟爸爸「一起運動(25.7%)」或「一起玩(24.5%)」)除此之外現代爸爸依舊「沉默是金」,調查也發現超過五成(53.4%)的孩子表示每天和跟爸爸聊天在三十分鐘以下,其中近三成(29.4%)跟爸爸講話時間不到十分鐘,甚至有孩子與爸爸根本沒在講話,「早出晚歸」的爸爸似乎和孩子只是同一個屋簷下的「室友」。問到孩子最擔心爸爸的事情,高達四成二(41.5%)的孩子表示擔心爸爸「工作太忙、太累」,三成七(36.8%)的孩子說爸爸「身體不好」,三成四(34.3%)擔心爸爸「有喝酒、抽菸、賭博等不好習慣」,調查以開放題的詢問孩子「爸爸再改進什麼可以成為完美老爸?」在一千多份問卷中,近三成(27.8%)的孩子希望爸爸改進壞習慣,一成五(14.8%)希望爸爸脾氣好一點。但值得爸爸欣慰的,儘管相處時間互動的時間不多,但大部分的孩子對於父親形象多為正向肯定,有五成四的孩子覺得跟爸爸關係還不錯、四成三(43.2%)的孩子覺得爸爸「願意支持、肯定、稱讚我」,也有六成六的孩子幫爸爸打了90分以上的高分,甚至問到孩子如果有機會重新選爸爸,有高達七成八(78.0%)的孩子表示會選自己的老爸,遠高於郭台銘、任爸(Selina爸爸)、李李仁、王建民等名人。
兒福聯盟表示:這份調查報告中發現代爸爸們在孩子心中似乎是「可遠觀但不可褻玩?」,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體諒爸爸的辛苦給予親職角色正向的回饋,但相處、互動時間不夠、品質不好仍是值得爸爸檢討和努力。親子關係是需要花時間和心力去培養才能愈來愈緊密的,否則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子(女)將漸行漸遠、代溝愈來愈大。父親節前夕,兒盟再次呼籲現代老爸們放下身段,不要再讓「忙碌」成為藉口,每天找到3個陪孩子的機會,每週與孩子吃飯3次,以及一個月出去玩3次。簡單的「愛孩子333運動」,每天有3次機會陪伴孩子;每週吃3頓飯;每個月帶孩子出門3次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關心、就可成為孩子心目中完美而且親密的100分爸爸。
2013年父親節父親形象調查,是於2013年5月16日至6月14日期間施測,以台灣本島五、六年級的學童為母群體,以分層隨機抽樣抽取19個縣市(不含澎湖、金門、連江等離島縣市),依照母群體分佈情形抽取36所小學,總計發出161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91份,回收率達80%;在96%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幫爸爸打分數:平均87.1分
六成六的爸爸在孩子心中有90分以上,但仍有一成一才六十分
七成八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爸爸最棒,好過郭台銘
過去傳統觀念裡,總把父親與「嚴肅」掛上等號,難以溝通與了解,甚至讓孩子害怕難親近,在現代社會裡,孩子與父親的關係是否一樣有所距離?本次調查請孩子幫自己的爸爸打分數,平均分數高達87.1分,且有六成六(66.1%)的爸爸得到90分以上,更有二成七(27.2%)的爸爸是孩子心中的一百分老爸。
進一步詢問孩子,會希望「誰」來當自己的爸爸呢?有高達七成八(78.0%)的孩子會選自己的老爸,其次是很會賺錢的郭台銘,鼓勵支持小孩的Selina爸爸(任爸)、顧家的藝人李李仁,以及運動很強的王建民。
即使大多數孩子都給父親非常高的分數,但不可忽略的是,仍有11.0%的爸爸才剛剛跨過60分的及格門檻,5.0%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爸爸是不及格爸爸。這些警訊也值得大人們注意,是什麼樣的情形,會讓孩子們覺得自己的爸爸不及格呢?而超高分的爸爸們,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是不是如孩子所說的這般完美?
二、室友爸爸:單薄的互動,疏離的關係
三成四的爸爸在孩子睡前尚未返家
五成九的爸爸最常跟孩子一起做的事情是「看電視」
近三成的孩子每天跟爸爸說話不到十分鐘
儘管孩子主觀給了爸爸超高分,但實際詢問相處的狀況,卻發現親子之間的互動少得可憐。在爸爸與孩子相處時間的部份,詢問孩子一週跟爸爸一起吃晚餐的頻率,有五成(49.7%)的孩子每天能跟爸爸一起吃晚餐,但也有二成四(24.0%)的孩子一週跟爸爸吃飯的機會在兩天以下。進一步追問孩子每天可以看到爸爸的機會,只有一半(49.5%)的爸爸每天在孩子睡著之前回家,竟有三成四(34.6%)的父親偶爾或者從未在孩子睡前返家!
跟爸爸相處的時間已然不多,那見到面的時候,爸爸與孩子又一起從事什麼活動呢?詢問孩子「爸爸最常和我一起做的事情是?」有五成九(59.4%)的孩子表示常跟爸爸一起看電視,五成三(53.4%)的孩子常與爸爸吃飯,也有四成一(41.4%)的孩子常常與爸爸聊天。僅有三成(29.9%)的孩子常跟爸爸出去玩,而會跟孩子一起運動的老爸更不到兩成(18.3%)。顯示孩子跟爸爸的交集大多都為「宅」在家裡面的靜態活動,較少有一起從事戶外活動的機會。
相處的時候大都在「看電視」或「吃飯」,那孩子跟爸爸交流生活大小事的時間又有多少呢?我們驚訝的發現有超過五成(53.4%)的孩子跟爸爸聊天在三十分鐘以下,其中近三成(29.4%)的孩子每天跟爸爸講話時間不到十分鐘,甚至有4.0%的孩子與爸爸根本沒在講話。單薄的互動,疏遠的溝通,讓原應緊密的親子關係,成了同處一個屋簷下的「室友」。
三、勾勒父親圖像:永遠的靠山
五成四的孩子覺得跟爸爸關係還不錯、四成三「願意支持、肯定、稱讚我」
一成七的爸爸「很愛生氣、脾氣超差」、一成七「不愛出門、就愛窩在家」
即使相處時間少,或者對父親感到有些陌生,但孩子對於爸爸的愛卻是不會改變。詢問孩子們與爸爸之間的關係如何,三成三(32.9%)的孩子覺得跟爸爸非常親近,超過五成(54.1%)的孩子跟爸爸關係還不錯,但仍有一成三(13.0%)的孩子認為自己跟爸爸之間有代溝或關係疏離。
而詢問孩子爸爸在他們心中的形象,大多數孩子對於父親形象多為正向肯定,四成三(43.2%)的孩子覺得爸爸「願意支持、肯定、稱讚我」,二成八(27.8%)的孩子覺得爸爸「有求必應、很好說話」。除此之外,仍有一成七(16.8%)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爸爸是「不愛出門、就愛窩在家」的宅爸爸,一成六(16.6%)是「很愛生氣、脾氣超差」的噴火龍爸爸。
四、九成孩子煩惱爸爸:「爸爸太忙了」、「身體不好」
四成一的孩子擔心爸爸工作太忙、三成七煩爸爸「身體不好」
三成一的孩子害怕父母感情不好
本次調查中詢問孩子「最擔心爸爸哪些事情?」有將近九成(88.5%)的孩子表示很擔心爸爸的各種狀況,從爸爸的健康、經濟狀況到家庭和諧,無一不是孩子苦惱的問題。
除了有一成左右孩子是擔心和爸爸的互動之外,最多孩子還是擔心爸爸本身的狀態,四成二(41.5%)的孩子表示擔心爸爸「工作太忙、太累」,三成七(36.8%)的孩子說爸爸「身體不好」,三成四(34.3%)的爸爸「有喝酒、抽菸、賭博等不好習慣」讓孩子擔憂,除此以外也三成二(31.7%)的孩子則擔心爸爸「跟媽媽感情不好」、甚至外遇問題(11.5%)。
五、孩子對完美老爸的期待
「工作不要太累」、「不抽煙、不喝酒、不吃檳榔」
最想跟爸爸一起去運動
以開放題詢問孩子「爸爸再改進什麼可以成為完美老爸?」將近三成(27.7%)的孩子最希望爸爸不要有抽煙、喝酒、嚼檳榔等壞習慣,另外有一成五(14.8%)的孩子希望爸爸脾氣好一點,一成二(11.9%)的孩子希望爸爸跟媽媽不要吵架,可以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另有6.9%的孩子希望工作狂爸爸可以不要太累。
綜觀孩子們覺得爸爸可以再「改進」之處,其實是回應了子女前述孩子對於爸爸的擔心,期待能由減輕工作負擔與改善生活習慣,促進爸爸的健康。而完整家庭的盼望,亦是孩子最殷切的期待,在家庭中,年幼的孩子常常處於最弱勢的地位,對於家庭氣氛感受最深,融洽的家庭會讓孩子的生活更幸福。
同樣以開放題詢問孩子「最想跟爸爸一起做的事情」,二成六(25.7%)的孩子回答最想跟爸爸「一起運動」,二成四(24.3%)的孩子希望可以跟爸爸「一起玩」。顯示平日雖然會跟爸爸一起看電視或吃飯,但孩子心裡還是渴望能與父親有比較活潑的互動,一起打球、騎腳踏車、或是到郊外踏青。顯示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之中,小孩依然期待能有多一點的時間跟爸爸一起活動、創造快樂的回憶。
六、完美老爸出招:愛孩子333運動
每天有3次機會陪伴孩子;每週吃3頓飯;每個月帶孩子出門3次
綜合前面的調查結果可發現──許多孩子經常睡前等不到父親返家、一星期只有兩天一起吃晚餐,而每天跟爸爸說話的時間不到10分鐘!儘管孩子體諒父親的辛苦,並未苛責爸爸疏忽親職責任,依舊給了爸爸非常高的分數。但在這樣的情形下,親子互動減少,「爸爸」成了一個看不到的存在,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若互動情形一樣單薄,長此以往,爸爸與孩子之間將會漸行漸遠。
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用長時間去建立,兒盟呼籲忙碌的爸爸,在父親節前夕停下腳步,重整生活步伐,再忙也要執行「愛孩子333運動」:每天至少3次機會陪伴孩子(如接送上下課、吃飯、打球、聊天、哄睡),每週與孩子吃飯3次,以及一個月出去玩3次。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關心,也讓爸爸有機會瞭解孩子的近況。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的陪伴,將會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