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生病又入獄,阿馨還能再好起來嗎?
瘦瘦小小的阿馨,一個人在親戚家門口前面來回踱步著。她知道,打開門,桌上會有一盒留給她的便當,一個勉強可以棲身的小房間,卻沒有任何可以說話的對象、沒有一個溫暖的擁抱。
15歲,本該是準備升學考試、和同學談天說地的年紀,阿馨卻要獨自面對媽媽入獄、學業中斷的殘酷現實。
從小跟著媽媽生活的阿馨,生活從來不容易。媽媽因罹患精神疾病,照顧起孩子更加辛苦,因此阿馨從國中時便中輟,無法穩定就學,甚至也曾出現幻覺──「我看到自己全身是血⋯⋯」
她的房間只有一坪大,木門下方已經破損,無法完全關上,毫無隱私可言。地上散落著頭髮、內衣褲,床鋪也是髒亂不堪。廚房裡的卡式爐布滿黏稠的油垢,連煮麵的鍋子都是黑漆漆的鋁碗。有時她一天只吃一餐——白麵條加點醬油,沒有任何配料。
母女倆的日子總是在各種社會資源的協助下勉強維持,長期接觸許多不同的服務者,看著一個個陌生面孔來來去去,讓年幼的阿馨逐漸對人產生深深的不信任感,內心築起一道又一道的防線⋯⋯
媽媽的疾病和入獄,讓阿馨背負著遠超出15歲所能承受的壓力。比同年齡人還要瘦小的阿馨,卻因為失學,提早踏進複雜的社會,生活完全失序,人際關係也一團混亂。
最孤單的日子裡,她甚至冒險無照騎車,只為到監獄探視媽媽,把僅有的零用錢塞到媽媽手裡。那是她在絕望裡最後的依賴。
就在阿馨的人生跌到谷底時,社工來到了她的世界。
剛開始跟社工接觸時,阿馨態度有禮,卻總是以「再看看」、「最近比較忙」來婉拒會面。社工沒有放棄。一年多來,社工不僅提供情緒支持和心理陪伴,更實際地協助阿馨學習獨立生活的各種技能,從如何找工作、撰寫履歷、準備面試,到情緒管理和人際溝通的技巧訓練,社工全方位地陪伴著阿馨度過人生最艱難的階段。當阿馨生活困難時,社工也積極連結經濟補助、提供物資,確保她的生活不會陷入困境。
轉機出現在一個午後,社工陪阿馨到麥當勞用餐後,準備騎車離開時,這個向來嘴硬、不會講好聽話的孩子,突然快速拋出一句:「你騎車小心。」
那一刻,社工感動得眼眶濕潤。當阿馨感受到關愛,她也能夠回以關心。
從那天起,一切開始改變。
「社工,你像我第二個媽媽,會關心我有沒有吃飽、過得好不好。」阿馨對社工說。阿馨開始主動聯繫社工,迫不及待分享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她收養了一隻流浪貓,在照顧貓咪的過程中建立責任感。
「雖然賺得不多,但好踏實。」拿到人生第一份薪水時,阿馨眼中閃著淚光,小心翼翼地收好薪資單,驕傲地向社工展示自己工作了多少小時、賺了多少錢。
現在的阿馨,工作和人際關係慢慢地穩定下來,也開始學著照顧貓咪也照顧身邊的人──在便利商店工作時,她會主動幫助反應較慢的年長同事。
儘管阿馨有時仍會煩惱未來、擔心媽媽,還有身上潛藏的心理疾病,但社工在阿馨身上看見一線希望。社工也會一路陪伴阿馨走下去。